首页 房产频道正文

4亿房奴正“毁掉”经济?黄奇帆道破真相,“消费率”还不如印度

网友 房产频道 2020-12-18 09:35:12 5530 0

根据澎湃新闻公布的相关数据,2008年至2019年,住户部门的贷款增长了49.6万亿元。其中,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8亿元,占家庭债务部额的54%,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居民杠杆率的整体增长率,也就是说,我国一半以上的贷款都是由房贷贡献的。而根据最新数据,到了2020年10月止,中国居民尚有31.12万亿元的房贷没有偿还。

无独有偶,上海证券报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贷款存量总计超过6000万,加上公积金贷款的人数,全国大约有4亿“房奴“。中国有近95%的购房者需要贷款买房。此外,国内知名经济学家陈彦斌曾表示:印度居民消费率为66%,而巴西为68%,但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9%,这与我国GDP发展水平相比,这显然是不一致的。而我国的消费率还没有印度好,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高房价“。

实际上,中国居民消费率低并不奇怪,截止目前我国居民有30多万亿房贷没有还,每个月赚来的钱都要还房贷,而且这一还就要二三十年,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严重削弱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可能有人会认为,中国老百姓购买力还是不错的,每年的电商节都破历史纪录。但是你不要忘记,很多人是通过举债来消费的,这意味着居民的负债率又上升了,所以,并不代表国内居民真实的消费能力。相反,拼多多的崛起,这从另一个侧面上看到居民消费是在降级而非升级。

除了从消费能力减弱上影响到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之外,还有房价大幅上涨,使得大量的游资都跑到了房地产领域,去赚快钱去了,而真正实体经济风险太大,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干。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国内产业结构无法得到升级,同时科学技术研发都没有资金流入,后果不堪以想。纵观经济发展史,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是靠房地产成为发达国家的。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制造业、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经济依赖于房地产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大量银行贷款流向房地产,而不是实体经济以及科研企业,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面对国内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现象,老干部黄奇帆说出了实情,他总结了三个原因:一个是,大多数城市的经济高度依赖于房地产,只有不鼓励市民买房投资,才能扩大内需,拉动GDP。如果真的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将房地产去投资化,那就要断掉二套以上房子的贷款,提高首套房贷的门槛,让连首付都靠借贷的人也来购买房产,这是有风险的。

二个是,这些年来,开发商是拼命借款拿地,土地建好了之后,自己又不建房,而是等地价上涨,等房价上涨。这就人为造成了地价和房价的稀缺性。有些不法开发商,十几年前获批的土地上面都没建好房子,看上去建造速度非常缓慢,但是他们是等地价上涨之后,再转手卖掉,这样连建房的投资都不需要,就能狠赚一笔。所以,房价和地价不断上涨,与开发商投机炒地皮有关。

三个是,空置房,其实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不缺房子,大城市的空置率高达20%,中小城市都要30-40%,而是少数人拿了大量房产资源囤积起来,待价而沽。他们既不出租,也不出售,房子长期空置,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这主要是我国的房产保有环节没有税收,如果出台空置税、房产税则对于打击房地产投机炒作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应该说,老干部黄奇帆的话是一针见血,这么多年国内房价降不下来,主要是:地方经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开发商囤积地产,抄高房价;炒房者囤积大量房产,待价而沽。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房价自然是越来越高,老百姓把现在和未来的收入都交给了一套房子,消费能力当然是很弱的,就连印度、巴西这样的消费率都远远超过了我们,因为我们有30万亿的房贷,这是中国百姓之不能承受之重。

除了黄奇帆痛批高房价之外,还有曹德旺、董明珠、任正非等企业家都在怒批高房价,高房价不仅影响到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更是影响到了国内新生儿人口的出生率,真是祸国殃民。不过,近年来,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相关调控的不断加大和升级,房地产去泡沫化也在不断取得效果。国内房价上涨幅度开始放缓,甚至已经出现严重分化。而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房地产将逐步恢复到居住属性。房价应该由当地的老百姓来决定,而绝对不是开发商和投机炒房者来决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