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关注本号。
倘若,有人告诉你一件很容易赚钱的事,如果他不是你亲爹,那么他多半就是个骗子......
PS:我们运营的备用号 行研资本(ID:report18)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处空间,欢迎大家同时关注!
来源:良叔大大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其实买房不仅能掏空我们的钱包,还能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前段时间,48岁的女房主就因为“资金链断裂,700万房产遭查封”而上了热搜。女房主魏静,在微博上关注了百万大V——深房理,本以为从此要搭上炒房致富的快船,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上的竟是条贼船。深房理声称可以利用“极致杠杆技术”,让外地人绕开限购,购买深房。在深房理的运作下,魏女士买社保、假结婚,一共花了6万终于拿到了购房入场券。深房理教魏女士从小贷公司借436万过桥,再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款,以贷养贷。银行政策突变,经营贷被拒,436万和10.9万的过桥利息还不上。深房理又找到一家小贷公司,小贷公司愿意借给魏女士430万。436万和430万,6万的差额最后还是压垮了魏女士。她借遍所有亲戚,信用卡严重透支,再也拿不出一分钱。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你得把房屋的6/728的股份作为抵押物。从假结婚、高息过桥,到抵押房产股份,魏女士终于如梦初醒:这特么不就是套路贷和诈骗?!此后,因为不做转贷,也不付息,魏女士的房屋被小贷公司拍卖。无独有偶,来自河南的杨先生也被大V编造的故事打动过。今年“五一”,他千里奔赴深圳办贷款,前后缴纳了上万元的费用。最后因为银行贷款的操作不符合常理,放弃了在深圳买房的想法。大V激情昂扬地散播《地产成功学》,一个又一个的韭菜,却倒在了暴富前夜。你以为自己正在致富的路上狂奔,其实不过是跳进了别人早已挖好的坑。开盘时,这个置业顾问凭一己之力,就卖了百来套商铺,一人顶半个团队。听到这,我忍不住问他:这小伙子是怎么把大客户拿下的?“好位置怎么可能这么便宜?买商铺,买的是升值空间啊。”“没关系,楼下自带繁华商业街,一站式吃喝玩乐,我们全包了。”地铁旁的房子,往往离地铁站隔着好几公里; 所谓自然生态大盘,往往是城郊盘、荒芜人烟; 与繁华为邻,不过楼下有几间小商铺; 教育大盘,多数都是小区有个幼儿园; 远离城市喧嚣、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无非就是小区楼下种了几棵树。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软装布置,完美契合她对家的美好想象。后来,她听说样板房以低价对外发售,便二话不说将样板房收入囊中,直接拎包入住。然而没多久,房子漏水、墙面脱落,越来越多的问题随之暴露。开发商在装修时,为了缩短工期,往往在质量把控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经有网友曝料,河南郑州有一知名楼盘,提前拿到预售证后,样板房不得不提前开放。为了赶工期,300平米的大户型,从水电、地板、墙面粉刷、后期软装,所有的装潢,愣是一周给完成了!心理不平衡的人,甚至抄起家伙冲进售楼部,把杯子、椅子砸得稀烂。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老业主不满开发商降价,怒砸售楼部的故事。花几百上千块钱,就能把降价信息宣之于众,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开发商一波操作猛如虎,吃瓜群众低头一看,自己倒成了二百五。轮到他时,销控板已经一片飘红,只剩一个3层未售(总高33层)。没想到第二天,置业顾问竟打电话给他,声称有新的房源,楼层不错,但得加价3万。前段时间,公众号“远方青木”就曝光过武汉一大型地产项目,他们对外声称只剩十几套房,再不买就没了。更令人唏嘘的,是数据作假的背后,还藏着一条灰色产业链。深圳宝中三个新盘——新锦安海纳公馆、榕江云玺、润恒都市名荟,对外声称售罄,实际上转为内部消化。要想链接内部员工,得先交喝茶费(即更名费),而这笔喝茶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原来在开盘前,开发商们除了对外销售,也会鼓励员工自购。于是,在开发商的政策支持下,不少内部人员动起了“歪念”:开盘前先把房子囤好,开盘时销控表全线飘红、显示售罄。以海纳公馆为例,116平米总价1150万左右的新房,“喝茶费”就需要70余万元。不仅如此,部分中介公司和第三方代理机构,还会收取团购费、摇号争取费。他们通过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信息差,在市场上割韭菜、公然敛财,赚得盆满钵满。当然,如果你还有那么点理智,表示要考虑考虑时,开发商也有的是方法对付你:“再不买就没了。” “这是最后的上车机会。” “手快有手慢无,错过等明年。”当你犹豫不决,徘徊不定,你的隔壁桌上可能就会出现一对夫妻,他们假装咨询,然后买房成交、刷卡、签订合同,一气呵成。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如此果决,你是不是瞬间有了底气,于是一拍大腿:有一名网友,前两年通过中介公司,在昆山买了一套房,原价93万。知乎上有一网友自曝,他同事在北京买房时,就碰到了“黑心”房主。交易后,因为产证没满5年,房东建议过一阵子再过户,这样也能省下一笔钱。反正就多等半年,而且自己也住进来了,再加上对方又是国企退休干部,应该不会做出尔反尔的事。之后,房东便一会儿说忙、一会儿说人在国外,过户的事便一拖再拖,最后拖得没办法,终于原形毕露:可惜,合同签字的是房主的女儿,而实际房主是老爷子本人。写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一手房坑多,二手房的中介和房主不靠谱,那我投资海外资产总行了吧?近年来,随着国内房价的爆涨,不少投资客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到了天花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于是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正如曼谷Rama 9超级塔,新CBD、东盟新金融中心的名头,被中介炒得炙手可热。但这个“地标建筑”停建的消息放出了整整3个月后,中介依然把它当作热门投资产品,推荐给自己的客户。但这些大V中隐藏着多少徒有虚名之辈,甚至是骗子,谁知道呢?至于所谓卖点说辞,也早己和开发商提前勾兑好的,大V呈现给你的,永远都是美好的一面。至于项目缺点,基本都是模棱两可、一笔带过,甚至绝口不提。首先,所谓包租,大多只是一个噱头,用来哄骗外来投资客。这种房子一般都卖不动、租不动。好卖的房子,何须包租来带动促销?返租的钱早已加在房价里,被包装成返租收益,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在泰国投资时,就曾掉入了曼谷中介的坑。中介带她跑了几天后,找到一间不错的公寓,于是她屁颠屁颠交了8万泰铢的定金。深圳某家公司,称自己可以代理海外房产,而且房源都很优质,增值空间巨大。刘小姐正好有笔钱,想要投资,通过那家公司,选了一套欧洲某国的房产。看到现场照片,以及房子的相关介绍,刘小姐动心了,交了10%的预付款。随后,在这家公司的软磨硬泡下,刘小姐又交了剩下的90%的房款,与国外一家房地产公司签署了协议,并拿到了“地契证明”。然而,当刘小姐去国外收房时,才发现严重的货不对板,甚至房间都少了一套.......可是更神奇的是,刘小姐发现,和深圳公司签署的是一份“信息咨询服务合同”,里面根本没有涉及到具体房产事项。
这事儿一拖就是两年,到现在都没扯清楚,涉及了好几百万,刘小姐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无论是在国内买房,还是投资海外资产,在隐蔽处,总有人在挖着坑等我们跳。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业属于典型的暴利行业。在金钱的驱使下,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想不到的套路。所谓“坑”,说白了,无非就是开发商、中介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差,疯狂地割韭菜。诸如售罄,再不买就没了,很多时候只是商家逼定的手段。这篇文章不是唱衰房地产,恰恰相反, 正因为有前景,有暴利,才会闹出这么多幺蛾子。我仍然坚信,在中国,最好的保值资产,还是优质的地产。只是,千万别当甩手掌柜,凡事要自己考察,自己分析,不要盲目崇拜大V的一面之说,更不要过分痴迷于炒房致富。你想割红利的韭菜,岂不知,有人正在琢磨如何割你的韭菜。所以,在漫长的人生中,你要始终坚持“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句缄言。倘若,有人告诉你一件很容易赚钱的事,如果他不是你亲爹,那么他多半就是个骗子......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