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业新闻正文

2020年化妆品行业深度报告之全景图

小业 百业新闻 2020-06-04 08:13:32 21780 0 化妆品美妆化妆品销售

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关注本号。


行研君说


导语

化妆品行业具备高毛利、高费用率的特点,但从毛利润角度看略显片面,且生产商 利润分成较低。

PS:我们运营的备用号 行研资本(ID:report18)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处空间,欢迎大家同时关注!


来源:浙商证券


1、“变美的欲望+衰老的恐慌”,化妆品七大主体相互博弈共生

化妆品产业可拆解为原料商、生产商、品牌商、代理商、终端零售、服务商、消费 者 7 大参与主体。化妆品赚的是消费者“变美的欲望+衰老的恐慌”,其消费的情感属性 较高,消费者对终端产品的价值判断较为主观,因此行业呈现以下三大特点:1)如何持 续有效的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产业链参与者共识,持续不断的营销必不可少。2)消费 者随着收入提升不断升级更高端的品牌,对单一品牌忠诚度差。3)生产端与品牌端逐步 分离,品牌负责了解用户占领心智,生产负责研发与生产落地。


从产业链毛利率角度看,1)上游毛利率低于 30%:原料商和生产商构成行业上游, 通常毛利率低于 30%,部分原料龙头如华熙生物等,毛利率可以突破 60%甚至更高。2) 中游毛利率 50%-80%:品牌商构成行业中游,掌握着核心的定价权,是化妆品产业链中 附加值最高的环节,通常毛利率高达 50%-80%,其中传统国货品牌集中 50%-70%,国际 大牌可达到 70%-80%。3)下游毛利率 20%-45%:代理商、终端零售和消费者构成了下 游商品流通市场,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通常渠道商(代理或终端零售)毛利率 20%-45%。


从产业链净利率角度看,1)上游净利率 3%-10%:制造业费用率稳定,原料商和制 造商净利率偏低约 3%-10%,部分原料龙头如华熙生物净利率突破 30%。2)中游净利率 5%-15%:品牌商具备高毛利率、高费用率特点,特别是销售费用率通常达到 30%-40%, 净利率集中 5%-15%。受品类或业务影响,净利率个体差异较大,如丸美股份主打中高端 眼部抗衰护肤品,产品具有容量小、单价高的优势,19 年毛利率 68%明显领跑本土美妆 行业 2-6pct,净利率 28%是行业均值的 2-3 倍;再例如御家汇主打贴片面膜并增加品牌代 理业务,贴片面膜毛利率通常低于水乳霜等护肤品,而代理业务的毛利率又低于自有品 牌,因此19年御家汇毛利率51%、净利率仅1%,考虑到14-18年御家汇净利率约5%-10%, 未来有较大修复空间。3)下游净利率 5%-15%:代理商和终端渠道净利率集中 5%-15%, 主要受业务结构差异。例如壹网壹创高毛利率的线上管理服务(不买断产品,赚取服务 佣金)占比较高,低毛利率的分销服务占比较低(买断产品,赚取买卖价差),期间费用 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19 年壹网壹创净利率较高为 15%;丽人丽妆业务模式更集中买断 产品,赚取买卖价差,18 年净利率 7%。


从产业链价值量角度看,品牌商链接上游生产和下游营销,其品牌号召力往往决定 供货折扣,进一步影响各环节毛利润空间。关键假设:1)国际大牌加价倍率按 15 倍测 算,供货折扣为 6.5 折到代理商,8 折到店。国际大牌品牌附加值高,产品加价倍率集中 15 倍左右。同时根据品观网统计数据,欧莱雅集团供货折扣 7-8 折不等,曼秀雷敦 5-6 折,爱茉莉旗下梦妆品牌 6 折。2)经典国货加价倍率按 10 倍测算,供货折扣为 4 折到 代理商,5 折到店。国货品牌产品附加值弱于国际大牌,产品加价倍率集中 8-10 倍。同 时根据丸美股份招股说明书披露,主品牌丸美供货折扣多为 4 折(美容院渠道 3 折)、春 纪品牌供货折扣 3.5 折,恋火品牌 3.5-4 折;再例如珀莱雅招股说明书披露,主品牌珀莱 雅商超渠道的部分经销商折扣为 5.1 折,优资莱商超渠道经销商折扣 3 折。3)新锐品牌 加价倍率按 5 倍测算,通常以电商直营为主。新锐品牌主打高性价比产品,加价倍率 3-5 倍。4)不考虑税费、运费等影响。

按零售终端每 100 元产品测算,各环节毛利润分成结果如下图所示,各环节层层加 价,瓜分千亿化妆品消费市场。 

高品牌溢价的国际大牌,客户较高的品牌取向使得品牌可以为经销商引流,品牌方 强势并占据 6 成毛利润分成,然后将高额毛利润投入到营销、研发等品牌力塑造环节, 形成正向循环。按生产成本 5 元,销售价 100 元计算,毛利润空间 95 元。1)国际大牌 通常以直营、联营为主:生产商毛利润分成 2%+品牌商毛利润分成 98%。2)经销模式:生产商毛利润分成 2%+品牌商毛利润分成 61%+渠道商毛利润分成 37%。品牌方供货折扣 低,毛利润空间更大,这一结论与国际品牌集团毛利率集中 70%-80%明显超过国货品牌 相符合。一方面是因为品牌本身具备号召力并拥有忠实消费者,下游经销商所承担的营 销风险较小;另一方面是国际大牌通常折扣力度偏低,销售终端价格更稳定。

营销导向的经典国货,依赖经销商的引流作用实现终端零售,因此充分让利经销商, 在存在终端折扣情况下,经销商毛利润空间弹性较大。按生产成本 7.5 元,75 折销售价 75 元计算,毛利润空间 67.5 元。1)线上向直营模式转变:生产商毛利润分成 4%+品牌 商毛利润分成 96%。2)线下仍以经销模式为主:生产商毛利润分成 4%+品牌商毛利润分 成 44%+渠道商毛利润分成 52%。营销导向的国货品牌供货折扣相对较高,且通常第二梯 队品牌供货折扣高于主品牌,品牌方让利经销商。一方面相比对接国际大牌,下游经销 商所承担风险较高;另一方面是国货品牌营销导向突出,经销商需要配合更多的营销活 动,以折扣促销方式实现终端零售,因此品牌方充分让利经销商,给予其更多灵活运营 空间。

极致性价比的新锐品牌,几乎纯直营模式运营,虽加价倍率低但利润空间可观,可 占据 9 成毛利润分成。按生产成本 15 元,75 折销售价 75 元计算,毛利润空间 60 元,生 产商毛利润分成 8%+品牌商毛利润分成 92%。考虑到新锐品牌多为电商直营,运营成本 较线下渠道明显偏低,其净利润空间也较为可观


化妆品行业具备高毛利、高费用率的特点,但从毛利润角度看略显片面,且生产商 利润分成较低。因此延续前文假设与测算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品牌方和生产商的净利润 分成。 

毛利润分成假设,合计 100%,其中生产 4%、品牌 70%、渠道 26%。1)生产商毛 利润分成 4%:国际大牌、经典国货和新锐品牌中,生产商毛利润分成分别为 2%、4%和 8%,综合分成按 4%计算。2)品牌商毛利润分成 70%:国际大牌、经典国货和新锐品牌 的毛利润分成分别为 61%-98%,44%-96%、92%,考虑行业规模和经销渠道占比等,综 合分成按 70%计算。3)渠道商毛利润分成 26%:1-4%-70%=26%。

毛利润→净利润转换假设,80%转换为费用,20%转换为净利润,其中生产 1.3%、 品牌 10%、经销 8.7%。1)生产商转换成 1.3%净利润。通常生产商毛利率小于 30%,净 利率小于 10%,则按照 3:1 转换,即 4%:1.3%。2)品牌商转换成 10%净利率。品牌商平均毛利率约 70%,净利率约 10%,则按照 7:1 转换,即 70%:10%。3)渠道商转换 为 8.7%净利率。经销商毛利率平均 30%,净利率 10%,则按照 3:1 转换,即 26%:8.7%。

单一龙头净利润分成假设:1)龙头生产商享受 0.1%净利润。化妆品生产商市占率没 有较权威的统一数据,根据市场终端消费额结合加倍率粗略估算,科丝美诗、诺斯贝尔 等第一梯队市占率约 6%-10%,平均 8%,则单一生产龙头享受的净利润为 1.3%×8%=0.1%。1)龙头品牌商转换净利润 0.3%。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龙头品牌市占率集中 3%左右, 则单一品牌龙头享受的净利润是 10%×3%=0.3%。3)渠道商类型、数量众多,难以单独 讨论。从毛利润角度,品牌方毛利润分成是生产商数十倍;考虑化妆品高费用率和下游 市占率分散特点后,龙头品牌商享受的净利润是龙头生产商的 3 倍左右。考虑到国货龙 头品牌市占率略低于国际龙头品牌,则国货龙头品牌享受的净利润约是龙头生产商的 1.5-2 倍。这一结论也和实际数据相符,例如 2019 年本土化妆品 ODM 龙头诺斯贝尔扣非 归母净利润 2.4 亿元,本土美妆龙头扣非归母净利润丸美股份 4.5 亿元,珀莱雅 3.9 亿元, 约 1.5-2 倍。


1.1. 生产:产能+研发是关键,龙头优势逐步显现 

原料商:化妆品行业具备高毛利率、高费用率的特点,因此上游原材料、包材的价 格波动对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影响不大,但其供应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原料、包 装供应商众多,竞争程度相对激烈。从原材料供应链看,化妆品主要原材料包括动植物 油脂、蜡类、香精香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表面活性剂等,欧美供应商凭借先进的 工艺技术和生产水平占据领先地位,例如巴斯夫是全球最大天然化妆品原材料供应商, 拥有 145 种符合欧盟天然有机认证标准的注册原料,也和诺斯贝尔等龙头代工商达成长 久合作。日本原料供应商紧随其后,以日清奥立友、日光化学等为代表的日企供应商位 于第二梯队。中国和韩国原料供应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但得益于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崛起, 以华熙生物、蓝星等为代表的国内供应商奋起直追,在细分领域表现卓越。例如根据 Frost& Sullivan 数据,华熙生物以全球 36%透明质酸原料销量位居龙头。随着欧美疫情爆发, 化妆品原料供应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部分精油、香精香料等供应紧张且涨幅较大,有 些核心原料面临断供危机,进而引发部分中游品牌的囤货热潮和 ODM 龙头的订单增长。


生 产 商 :化 妆 品 生 产 制 造 包 括 自 产 和 代 工 , 其 中 代 工 供 应 链 发 展 链 路 为 OEM-ODM-OBM。代工商由纯生产加工到参与研发设计,再到独立运营自主品牌模式, 最终成为具备自主品牌的集团化公司,提升行业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从代工龙头看生产端格局:过去竞争不激烈形成长尾效应,随着行业整合加速,龙 头效应日益突出。从全球市场看:分为四家 ODM 龙头+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代工厂。全 球四大化妆品 ODM 龙头分别是韩国科丝美诗、韩国科玛、意大利莹特丽及中国诺斯贝尔。四大化妆品制造商均完成 OEM-ODM 进阶,形成以 ODM 为主、OEM 为辅业务结构能够 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研发、订单生产、包装设计、协助产品上市及后续产品迭代升级的 一站式 ODM 服务。

从中国市场看,分为四大梯队+长尾代工厂。1)第一梯队,20 亿元收入规模:包括 科丝美诗和诺斯贝尔。2)第二梯队,10 亿元收入规模:太和生技、大江生医、全丽和莹 特丽等。3)第三梯队,5 亿元收入规模:韩国科玛、台湾贝豪和上海臻臣等。4)第四梯 队,2 亿元及以下规模:栋方股份、乐宝股份、伊斯佳和美爱斯等。5)数百家长尾代工 厂:国内化妆品制造市场相对分散,行业发展初期具备一定长尾效应,但小厂竞争空间 不断被压缩,未来将呈现强者恒强趋势。根据下表测算,18 中国化妆品市场主要代工厂 (不包括长尾小厂)的收入规模约 119 亿元,同时当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额为 2619 亿 元,按照 10 倍加价倍率测算,出厂价规模应为 262 亿元,则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中,45% 的化妆品由主要代工厂生产。考虑到微商等渠道难以统计,预计整体出厂价规模约 300 亿元,则 40%的化妆品由主要代工厂生产。因此,主要代工厂占比约 40%-45%,自产+ 小厂占比约 55%-60%。

我们认为,化妆品制造市场很难一家独大,3-4 家龙头+一定数量的中小规模代工商 是理想状态。理由是:化妆品品牌通常不会把所有产品交由一家代工厂,而是分布在 3-4 家代工厂,因此会同时形成几家龙头。同时代工龙头大多在某一细分领域壁垒坚实,如 诺斯贝尔是面膜制造龙头,莹特丽在粉类彩妆上有较强技术壁垒,这类市场很难被其他 代工吞并,反而强者恒强。


从品牌端看生产端格局:1)国际化妆品巨头沉淀时间较长,全球工厂布局,自产实 力强劲,通常以“自产+委托生产相结合”。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资生堂等巨头成立时间 较长、资金实力雄厚,能够在全球进行工厂建设布局。此外,国际美妆巨头多以外延收 购形式打造美妆帝国,在子品牌收购过程中会同时并购品牌的自有工厂,从而扩展自有 工厂规模,具有较高产能的自产能力,但也会把部分品类交由行业内龙头代工商生产。

2)经典国货品牌大多自设工厂,通常形成“以自主生产为主、委托加工为辅”的格 局。以上海家化、丸美股份等为代表的国货品牌大多成立于 2000 年前后,当时中国化妆 品代工市场尚未兴起,品牌多自设工厂、以重资产模式运营。自有工厂历经升级扩产后 延续使用至今,通常可以满足品牌自产需求,但以下两种情况则不可避免地向代工商寻 求产能或研发支持:a.化妆品营销驱动性愈发明显,在双 11、双 12 及品牌大促期间,仍 需要代工厂补充产能。b.当品牌涉足新品类或新技术时,研发及设备投入具备资金量较大、 时间较长的特点,此时借助 ODM 代工商以“借船出海”方式开辟市场,往往更具成本和 时间效率,例如 16-17 年兴起的气垫霜则多由代工商进行研发和生产。

3)新锐品牌在制造端布局较少,通常交由龙头代工商生产。化妆品行业景气度提升 催生新锐品牌崛起,新锐品牌通常集中资源于品牌营销环节,多数不具备充足产能设备 和成本优势,且在研发端明显弱于制造龙头,因此产品生产多交由代工商完成,例如完 美日记的主要代工商包括科丝美诗、莹特丽、诺斯贝尔、上海臻臣等。


1.2. 品牌:溢价高掌控力强,大牌加速与新锐崛起共存 

把中国化妆品市场主要参与的品牌可以划分为三类玩家:1)国际大牌:重点布局中 高端、高端及以上市场,占据天猫双十一 TOP6。美妆市场巨头林立,以欧莱雅、雅诗兰 黛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牌历经百年发展沉淀,品牌凝聚力强且消费者认知深,享有较高品 牌附加值,并牢牢占据高端及以上市场。2)经典国货:重点布局大众美妆市场,强于护 肤。具备一定文化底蕴,通常依托线下 CS 渠道红利崛起,受国际大牌和新锐品牌双向挤 压,近年来积极转型线上渠道布局,涉足新媒体营销,寻求转型突破。3)新锐品牌:多 以极致性价比而著称,强于彩妆,护肤逐渐发力。依托互联网而诞生的年轻品牌,集中天猫等线上渠道,擅长新媒体营销、私域流量运营和爆品打造,通常定位“90 后、95 后 第一套化妆品”。

品牌附加值是各品牌竞争的核心壁垒,国际大牌附加值凸显,国货品牌正积极塑造 品牌形象,扩大忠实客户群。1)百年底蕴沉淀+高产品研发投入,国际美妆巨头享有高 附加值。国际大牌客户群特点在于消费者忠诚度高,护肤品类上倾向于反复购买同一款 产品,彩妆品类上倾向于购买同一品牌的不同产品,因此品牌收入、利润增加更显稳健。2)国货品牌早期营销导向更明显,目前产品品质逐渐得到认可,品牌愈加重视形象塑造。继“国货之光”的持续营销后,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国货品牌优越的产品品质、创新的设 计理念和独特的文化沉淀,并逐渐加深对国货品牌的信任和青睐。品牌驱动力逐渐由营 销驱动转为品质驱动、成分驱动和创新驱动等。但以“高性价比”主打的国货品牌在品 牌附加值上略逊于国际头部品牌,品牌忠诚度基础并不坚实。经过了大浪淘沙的国货品 牌,正愈来愈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理念的输出,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



国际大牌具备集团化、高端化、研发投入强等特征。1)集团化:美妆巨头林立,多 品牌集团非常成熟,单品牌强势。美妆巨头旗下通常拥有十余个美妆品牌,从高端到大 众、从侧重护肤到侧重美妆的金字塔品牌梯队布局清晰,且各品牌几乎都具备较强市场 认知和营销爆发力。2)市场端:中国美妆市场是国际化妆品集团的重要增长驱动。欧莱 雅、雅诗兰黛、宝洁等美妆巨头均强调中国市场对集团业绩的贡献,例如 2018 年资生堂 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突破 30%,同期日本、亚太和美洲市场同比增速分别为 9%、14% 和-2%;2018 年欧莱雅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 20+%,大幅领跑西欧、北 美等业务板块,并在规模上首次超越北美地区,中国成为欧莱雅全球第二大市场。此外, 集团旗下奢侈及高端品牌在中国地区的业绩增长通常高于大众品牌。3)产品端:重视基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均研发投入规模突破 10 亿元+。持续高研发投入夯实产品壁垒, 以品质强化品牌附加值,实现正向循环。规模效应下,研发投入量级是国货品牌的数十 倍(国货品牌研发投入通常在千万级别,个别公司如上海家化达到 1.8 亿元),其中全球 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 2019 年研发投入达 76 亿元。



经典国货具备主品牌占比高、竞争压力大、转型意愿强烈等特征。1)单品牌:逐渐 由单品牌向多品牌发展,从营收和利润角度看,多为主品牌独挑大梁,主品牌收入占比 可以达到 8-9 成以上,第二梯队品牌仍处于孵化阶段。2)渠道端:CS 渠道红利见顶,积 极布局电商和新媒体营销。渠道重心逐渐转移至线下,或历经 1-3 年体系摸索建立独立电商运营部门如珀莱雅,或借助美妆代运营 TP 重塑线上格局如百雀羚、丸美股份、佰草集 等。3)竞争端:转型意愿强烈。向上有国际大牌降维打击,向下有新锐品牌争抢市场, 生存空间被挤压,产品创新力强+DTC 直面消费者的国货品牌能够重塑年轻化品牌形象, 获得新增长。

新锐品牌具备成长速度快、面向 90 后擅长电商 DTC 打法等特征:1)单品牌:一枝 独秀,尚未出现明显的集团化趋势。新锐品牌通常在 2016 年前后诞生,或即使成立时间 较早,也多在 2016 年前后正式发力,品牌较为年轻,单品牌运营模式结构简单、效率高。2)成就:出现 10 亿元+现象级品牌,部分新锐品牌跻身一线体量阵营。成立仅两年的完 美日记年销售额近 40 亿元,花西子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2)渠道:深耕直营电商,线下 多作为体验店。销售主要依靠天猫、微信等电商渠道完成,较传统经销模式的运营成本 低;线上门店数量少且集中一线城市,主要作为试色、品牌宣传的体验门店。3)核心竞 争力:面向 90 后、95 后,擅长私域流量运营,营销爆发力强,核心是 DTC 直面消费者 运营。

根据腾讯《2019 年国货美妆洞察报告》,国货美妆份额占据 56%市场份额,品牌归属 国不再是消费者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国货美妆告别“低价品时代”,以价格为主要 考量因素的消费者占比从 2007 年的 48%降至 2018 年的 26%,而品牌差异化、产品品质 等在市场竞争中愈加重要,可见国货的品牌效应正逐渐加强。


1.3. 渠道:营销驱动是核心,电商崛起助力弯道超车 

下游的核心壁垒是渠道布局能力,包括能否巩固原有渠道、迅速渗透新兴渠道、加 强渠道间信息共享等。1)线下渠道壁垒更难突破:受地域性限制,线下渠道布局主要依 赖数目庞大、分布广泛的代理商和终端零售,以经销为主、直营为辅的模式开展。目前 商超、百货、日化专营店、单品牌门店等传统线下渠道占比约为 6-7 成,仍是化妆品销售 的主战场。其中,免税店价格优势突出,始终是国际大牌的核心渠道之一。2)线上渠 道助力弯道超车:随着电商崛起,线上渠道占比提速,18 年化妆品电商渠道以 28%的占比成最重要的增量渠道。国际品牌借助电商渠道迅速实现下沉策略,增强三四线城市渗 透率;经典国货品牌借助电商渠道增强直营占比,利于品牌形象塑造;新锐品牌借助电 商渠道,避开线下经销的复杂模式,以近乎纯线上的单一渠道结构,凭借高效运营策略, 迅速跻身一线阵营。可见,电商渠道不仅能激活老品牌增长动力,还能够快速构建新品 牌。

2. 复盘:行业 20 载,渠道变革细分 4 大阶段 3 轮红利

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壮大的 20 年间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其背后格局转变的根本驱动 是渠道变革,当然渠道变革的发生也是受到经济、人口和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 用。总结来看,中国化妆品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渠道变革→渠道红利初步释放→有预 见性或转变及时的品牌得以崭露头角→红利加速释放→新的品牌竞争格局形成→红利见 顶→新的渠道变革产生→……”。回顾国货发展 20 载,自国货龙头雏形诞生后,渠道变 革共带来三轮红利,分别是线下 CS 渠道红利→传统电商红利→新媒体电商红利,存活下 来的国货品牌或多或少都享受这 3 轮红利。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点在于:渠道变革阶段 明显缩短,初始竞争格局形成需要约 10 年,但目前可能 2-3 年就迎来新一轮格局洗牌。

渠道适应力是决定品牌竞争地位的关键:渠道多元化背景下,国际美妆巨头依靠较 强的品牌附加值壁垒如鱼得水,迅速渗透各个新兴渠道,但这一形势似乎也没有想象中 乐观,国货和新锐品牌以差异化路径突围,国际大牌也逐渐感受到竞争压力。而传统品 牌和新锐品牌的附加值相对薄弱,必须以极灵活的适应力才能站稳脚跟。


2.1. 混沌阶段:卖方市场,占山为王 

1998 年之前,化妆品市场表现为卖方市场,由“小作坊”向“化妆品企业”逐渐过 渡,整体处于无序的、游击战的形式,销售渠道集中传统批发市场。根据第五届东南亚 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我们梳理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早期历史。

1)二十世纪初期我国第一家由机器生产的化妆品公司——广生行(上海家化前身) 诞生。1898 年,梁楠先生于创办广生行;1901 年,广生行有限公司扩大化妆品销售渠道, 并在上海开设销售公司,销售双妹牌雪花膏和花露水;1915 年,双妹牌雪花膏在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世界博览会大奖,蜚声海内外。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老三样”占据化妆品市场 30 年。七十年代前实行计划经济 体制,化妆品经营都是国营批发、企业统购包销,按一级站、二级站、三级批商店的调 拨模式行事。原上海百货总公司所属的日用品公司经营的主要化妆品只有雪花膏、花露 水、爽身粉等寥寥几种,被人们称为“老三样”。

3)改革开放后,“三资”和民营企业为化妆品行业创造生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探索初期,化妆品等快速消费品需求空前旺盛,企业如雨后春笋蜂拥 而起,化妆品处于卖方市场阶段,企业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有销路。截至 1998 年底全国 已领取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 3514 家。不仅化妆品企业增多,其所有制形式也有所 变化。1985 年前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是国有或集中所有制;1985 年后,“三资”和民营 企业快速发展,其中合资企业有 539 家,民营企业 258 家,集体企业 1110 家(由于种种 原因,一半以上集体企业实际上是民营性质)。北京日化四厂是我国第一家与外方(美国 爱芳公司)技术合作并合资生产护肤品的化妆品企业,紧接着天津第一日化厂与德国威 娜公司合资成立了“天津丽明化妆品公司”,由此化妆品领域引进外资的大门逐步打开。1998 年 5 月,中国化妆洗涤美容美发商品交易会首次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帷幕,参展厂 商 300 多家,展位 420 个,但此次展会以牙膏、洗衣粉等日化产品为主,化妆品占比仍 较低。

2.2. 国货诞生:外资进场,品牌意识初步形成,经典国货雏形诞生 

1998-2005 年,欧莱雅等国际巨头进场,促进品牌意识形成。20 世纪末,以欧莱雅 为代表的美妆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0 年前后,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格局一分为二, 一是欧莱雅、兰蔻等中高端外资或合资品牌,以大型零售商场专柜为主要渠道,几乎垄 断了中高端化妆品市场;二是主打大众市场的行业龙头美宝莲,以渗透力最强的超市和 连锁便利店为主要渠道,在彩妆市场市占率一度稳居第一。外资为中国化妆品市场带来 的是营销理念从无到有的诞生,电视广告等传统营销方式带动品牌意识形成。

2000 年前后,许多品牌创始人从经销商转变为品牌创立者,国货龙头诞生。代理外 资品牌过程中,经销商逐渐意识到化妆品行业的高盈利性,因此一批熟知化妆品运营技 巧的区域经销商创立了自有国货品牌,丸美、自然堂、珀莱雅等经典国货雏形就此诞生。例如珀莱雅三大创始人团队中,董事长侯军呈曾就职于义乌市燎原日化有限公司,总经 理方玉友曾就职于石家庄燎原化妆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良国曾就职于海南国际联合 化妆品有限公司和重庆协力达化妆品有限公司;再例如丸美股份创始人孙怀庆,1995 年 至 1998 年任广东白马化妆品有限公司推广部部长,1998 年至 2001 年任广州安尚秀化 妆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这些创始人都深耕某区域渠道运营,经验和下游代理 商人脉资源等相对丰富,能够自创品牌并在熟悉地区快速生根。

2.3. 线下分割:国际大牌深耕一二线,国货品牌借三四线 CS 红利崛起 

2006-2015 年,国际大牌深耕一二线市场、对三四线市场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有两点。1)一二线市场蛋糕更具吸引力。中国化妆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一二线消费规模增速、 消费潜力更大,且一二线城市更符合品牌消费调性,利于品牌形象、产品价格管控,因 此国际品牌把一二线城市作为核心区域,更具拓张性价比。2)下沉三四线市场存在一定 难度。外资品牌资金实力雄厚,三四线下沉需要具备极佳的区域管控能力,通常是以经 销商模式拓展。欧莱雅等外资品牌供货折扣通常在 6 折以上,传导至代理商或终端零售 商后,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因此经销端驱动力不足。国货品牌能借三四线 CS 红利迅速崛起的原因有两点。1)做国际大牌定位上的追随 者,渠道上的躲避者。

国际大牌已经初步完成消费者教育,国民化妆品消费理念逐年形 成,化妆品普及率快速渗透。在国际大牌忽略三四线市场时,国货品牌通过与国际大牌 相似的品类构成、包装设计等,把握三四线空白市场快速渗透;在国际大牌重点关注百 货渠道、KA 渠道等渠道,而忽略 CS 渠道(早期以夫妻店、街边店为主,后期以屈臣氏 等连锁门店为主)时,国货品牌重点培育 CS 渠道实现快速扩张。2)创始人渠道运营丰 富,熟知让利经销商的技巧,三四线以 CS 门店为主的经销终端数量庞大。创始人多是渠 道商出身,经销经验和人脉资源等丰富,熟知如何充分让利经销商以激发三四线市场活 力,通常以 3-4 折向经销商供货,充分让利经销商,从而借助线下 CS 店红利实现由点到 面的全国化扩张。例如丸美股份深耕三四线 CS 和美容院渠道,截至 18 年末签约经销商 186 家,经销终端网点数近 1.7 万个,其中三、四线城市分布占比约 80%。


2.4. 电商洗牌:国际大牌下沉,国货表现亮眼,新锐崛起 

2016 年至今,随着 CS 渠道红利见顶,电商红利逐渐释放。电商红利又可以细分为 两个衔接环节,先是以淘宝为代表的传统电商红利,然后是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社交电商 红利,两轮红利相继释放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国际大牌依然强势并下沉三四线市场、经 典国货积极线上转型焕发生机、新锐品牌诞生并跻身一线阵营。两轮红利的分界点较为 模糊,传统电商红利逐渐见顶和新媒体红利释放存在共同期间,或者说早期高性价比的 新媒体红利释放加速了传统电商红利消失。传统电商红利塑造了以御家汇、阿芙为代表 的淘系品牌,本土品牌夺回线上主动权;新媒体电商红利构建了以完美日记、花西子为 代表的新锐品牌,国际品牌借机下沉重新占领主导地位。其实直到今天,部分品牌仍在 享受传统电商红利,而更多品牌已经渗透到新媒体中。

电商红利释放为什么能够让化妆品格局大洗牌?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从国际品牌看,三四线城市消费下沉实现,国际大牌强者恒强。国际大牌的 营销宣传面向全国各线城市消费群,意味着国际大牌的品牌认可度已覆盖三四线城市, 同时经济水平提升背景下三四线消费力也逐渐符合国际品牌定位,只是受限于三四线城 市渠道下沉的管理体系复杂,下沉节奏相对缓慢。而电商的便捷性使得国际大牌下沉顺 理成章,积累的消费潜力迅速释放,国际大牌充分享受下沉红利。

第二,从国货品牌看,品牌附加值的建立壁垒打通,实现龙头转型和新锐崛起。1) 过去,品牌核心壁垒高+消费者被动式信息接受。供给端:国际大牌初入中国市场时,其 品牌附加值护城河的建立途径是“重金出奇迹”:涵盖一线广告代言人+黄金时段广告+高 端杂志等主流媒体渠道,以排他性的反复式灌输塑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需求端:消 费者接触化妆品信息主要通过主流媒体,较为相信品牌的力量,往往能被简单的品牌宣 传语打动。2)现在,营销壁垒减弱+消费者主动搜集信息。供给端:渠道多元化和分散 化趋势下,一线品牌难以垄断主流优质营销资源。例如,过去投放黄金时段热门频道广 告,可能覆盖多数潜在消费者,但新媒体崛起使得营销平台、营销达人数量众多,传统 渠道覆盖度大大下降。需求端:消费者不接受被动式“智商税”,而是以质疑的眼光看品 牌,从设计包装、使用感受、到成分分析,深挖产品优缺点,并通过综合比较“明星代 言+直播带货+达人推介+网络软文+朋友肯定”等多种方式,最终挑选出符合自身需求的 产品,例如以成分党为代表的消费者,就是较为典型的主动搜集信息型。在此背景下, 优质国货品牌得以脱颖而出,获得市场认可。

3. 现状:化妆品行业正当红,精细化+高端化趋势明显

化妆品行业呈增速高、空间广和人均低的特点,预示着行业红利将持续释放。红利 释放期,要看清谁能享受到这波行业红利,需要思考两个问题:化妆品种类繁多,哪些 品类在带动行业高增长?化妆品存在明显价格分层,何种价格定位的化妆品增长前景更 确定?

从数据不难发现,行业增长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第一,化妆品市场逐渐由基础护 肤向精细护肤+彩妆过渡,并将持续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对这两大品类,消费者更重 视功效和设计创新,因此创新力强的品牌更能分享这波红利。第二,化妆品高端化消费 升级趋势逐渐明朗,而外资品牌牢牢占据高端和奢侈市场,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虽然 短期内外资品牌更能享受这波红利,但国货品牌可以通过以下 3 条路径分享高端红利:代理国际高端小众品牌,以高端产品线形式拓展高端市场,以及深耕中高端领域与高端 品牌形成模糊竞争。

3.1. 总体:增速高+空间广+人均低,行业红利刚刚开始 

化妆品行业景气度持续,社零增速领跑。受益于新社媒催化加速美妆意识崛起、90 后和 00 后消费群形成扩大化妆品消费基础、经济增长提升消费频次和金额等多重因素影 响,2017 年成为我国化妆品爆发元年,化妆品行业红利期来临并引领全球增长。国家统 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12.6%至 2992 亿元,高于同期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4.6 个百分点,较 2018 年 9.6%的同比增长再提速。


我国化妆品市场呈现空间广、增速高、人均低的特点。1)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仅次 于美国:2018 年我国化妆品市场以 3938 亿元的规模位列全球第二。2)中国化妆品增速 明显高于全球平均:10-18 年全球化妆品及个护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 2.1%,中国化妆品 个护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 9.3%,化妆品市场显露良好攀升势头。3)中国化妆品人均消费 仅为发达国家 1/6:18 年中国化妆品及个护人均消费金额 45 美元,而同期日本和美国的 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297 和 273 美元,未来中国化妆品市场具有较广阔增长空间。


3.2. 按品类分:精细护肤+彩妆爆发,创新力强的品牌受益 

护肤品是化妆品中规模最大品类,彩妆是增速最高品类。1)护肤品: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18 年护肤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1%至 2040 亿元,其占比由 2011 年的 50% 提升至 2018 年的 56%,可见我国消费者已基本养成使用护肤品的习惯。预计未来护肤市 场规模增速会放缓至个位数增速,并于 2021 突破 2500 亿元。2)彩妆:Euromonitor 数据 显示,2018 年彩妆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24%至 428 亿元,其占比由 2011 年的 7%提升至 2018 年的 11%,预计未来仍将维持两位数高增速,并于 2021 年突破 640 亿元。



“变美的欲望+衰老的恐慌”是化妆品营销两大利器,我国化妆品市场正逐渐由基础护 肤向精细护肤+彩妆过渡。1)初级阶段:护肤品市场占比稳定 50%-60%之间,意味着我 国消费者已基本养成护肤习惯,以水乳霜为代表的基础护肤篇使用普及。2)进阶阶段: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消费升级,促进化妆品消费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以小 红书、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美妆短视频以受众广、趣味性高获得快速传播,完 成消费者颜值意识教育,促进化妆品消费频次和种类增加。消费者购物车中的产品,不 仅仅包括基础水乳霜,更逐渐增加精细护肤产品(如面膜、眼霜、精华等)和彩妆产品 (如隔离、粉底、口红、眼影等)。因此基础护肤产品消费增速趋于缓和,而精细护肤和 彩妆产品高增长将继续带动化妆品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精细护肤直击消费者痛点,缓解消费者衰老恐惧。根据格调实验室所推荐的护肤步 骤,作为可选护肤步骤的精华、眼霜、面膜等产品,其普及率和使用频次正逐渐提升。考虑到精细护肤产品通常具备小容量、高单价、高毛利的特点,因此精细护肤产品热销 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盈利水平。此外,相比基础护肤,精细护肤更注重产品效用的创 新度,近两年新兴爆款品类包括安瓶、冻干粉、抗老精华等,具备较高研发创新力的品 牌受益。

彩妆直击消费者痛点,满足消费者爱美之心。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彩 妆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24%至 428 亿元,是化妆品中增速最高的品类,同期日韩美等国家 彩妆市场规模趋于稳定,平均增速低于 2%。从彩妆市场规模占比考虑,中国彩妆占化妆 品市场规模的比例为 11%,而同期韩国和日本彩妆市场占比分别为 17%和 19%,考虑到亚洲人在化妆产品选择上的共性,中国彩妆普及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彩妆市场增速高+ 潜力大,这也是各大化妆品集团积极布局中国以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除品质外, 彩妆产品也十分注重包装设计、色彩搭配的创新度,代表产品包括完美日记动物眼影盘、 花西子百鸟朝凤彩妆盘,因此具备较高设计创新力的品牌受益。



3.3. 按价格分:高端增速>大众增速,外资品牌受益更显著 

高端及奢侈化妆品市场已占据半壁江山,化妆品高端化消费升级趋势逐渐明朗。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化妆品及个护行业零售规模同比增长 16%至 4686 亿 元。其中,大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7%至 2565 亿元,占比 55%;高端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28%至 1096 亿元,占比 23%;奢侈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29%至 1025 亿元,占比 22%。从 同比增速来看,16 年起高端及奢侈市场增长逐年提速,由 10%逐年递增至 30%,而同期 大众市场增速均低于 10%。从规模体量来看,奢侈及高端化妆品规模占比由 12 年 34%提 升至 18 年 45%。



为什么高端产品增速持续超过大众产品?我们认为背后的逻辑是:1)大众化妆品消 费至高端化妆品消费是不可逆的单向跃迁。年龄增长、收入提高和营销宣传均促进“大 众产品用户→高端产品用户”的单向转换,棘轮效应下逆向转换难度大。2)大众化妆品 消费向高端化妆品消费的资金跨越难度小、消费体验度提升显著。大众和高端化妆品之 间的价格虽然是倍数关系,但相比服装、女包等,绝对差值较小,易于实现跨级消费。3) 高端产品借助电商做市场下沉,通过买赠折扣挤压大众消费市场。高附加值品牌叠加营 销活动时,往往效果十分显著,例如 19 年双十一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推出秒杀价、买 一赠一等抄底折扣,部分产品折扣力度突破 5 折,使得国际品牌一举占据天猫销售榜单 前六名。

高端产品增速红利被谁获得?我们认为外资品牌牢牢占据奢侈+高端化妆品市场,且 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1)以欧美的 LVMH、雅诗兰黛、欧莱雅,日本的资生堂等为代表 的美妆集团垄断高端及以上市场。常见高端及奢侈品牌均出自国际化妆品集团,品牌力 强势, SKU 定价通常是国货品牌的 3-5 倍,La Mer/海蓝之谜、CPB/肌肤之钥和 Guerlain/ 娇兰高端系列的定价可达到国货品牌的 10 倍+。2)腾讯《2019 高端美妆消费白皮书》显 示,高端美妆客户 6-7 成为品牌取向,品牌忠诚度高,且倾向于线下实体店购买,仅 3-4 成为价格取向。因此主打高性价比、积极转型线上的国货品牌很难撬动这部分消费群, 外资品牌的高端市场地位具有持续性。

中国品牌的高端化升级有三条路线:一是代理国际高端小众品牌,如珀莱雅合作日 本高端洗护 I-KAMI、西班牙抗衰护肤品牌 SingulaDerm,补充高端空白。二是以高端产 品线形式拓展高端市场,如丸美股份 18 年起推出日本进口高端线 MARUBI TOKYO(单 价集中 500-1000 元),对标高端外资品牌;三是深耕中高端领域,与高端品牌形成模糊竞 争如润百颜、佰草集和毛戈平。


4. 对标国际:以集团化缔造美妆帝国是龙头必然选择

4.1. 日韩以内生培育为主,欧美以外延并购为主 

亚洲较为典型的美妆集团包括资生堂和爱茉莉等,其品牌构成均以内生培育为主, 子品牌具有较强的集团文化特征。 

日本美妆集团资生堂旗下有 40 多个品牌,包括原创约 30 个品牌+收购约 7 个品牌+ 代理少量品牌。1)原创品牌:包括资生堂、CPB 肌肤之钥、IPSA 茵芙莎等。2)收购品 牌:包括三宅一生、Sea Breeze、Nars、Bare Minerals、Luara Mercier 等。3)代理品 牌:集中奢侈香水领域,包括巴宝莉、杜嘉班纳等,代理品牌数量较少。

韩国美妆集团爱茉莉旗下有 30 多个品牌,几乎全是内生培育的原创品牌。原创品牌 包括雪花秀、兰芝、梦妆、IOPE、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等,仅高端香水 ANNICK GOUTAL 等极少数品牌为收购而来。

欧美较为典型的美妆集团包括欧莱雅和雅诗兰黛等,其品牌构成多以外延并购为主,, 辅以品牌代理和内生培育,构建多元化品牌格局。

欧莱雅集团旗下拥有 36 个多元而互补的国际品牌,其中收购品牌数量达 30+,通过 战略性收购品牌实现全球布局,成长为化妆品行业的翘楚,欧莱雅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国 际品牌组合和多元化的产品主张,搭上了全球增长的快车,其品牌布局主要得益于收购 外延,除自创品牌巴黎欧莱雅外,其余 30 多个品牌几乎都是收购而来。


雅诗兰黛旗下拥有 30 多品牌,包括原创约 8 个品牌+收购近 20 个品牌+代理约 8 个 品牌。1)原创品牌,集中高端领域:包括雅诗兰黛、Aramis、Clinique 倩碧、Lab series 朗仕、Origins 悦木之源等,主要集中高端领域。2)收购品牌,集中 3 大时间段:1995 年,收购 M·A·C 魅可、Bobbi Brown 芭比波朗以及 La Mer 海蓝之谜;2014 年,收购 Le Labo、 RODIN olio Lusso、Editions de parfums Frederic malle 以及 GlamGlow;2016 年,收购 By Kilian、BECCA 以及 Too Faced。3)代理品牌,集中奢侈领域:代理 Tommy Hilfige、Kiton、 Donna Karan、DKNY、Michael Kors、Ermenegildo Zegna 等奢侈香水和化妆品品牌,对集 团高端乃至奢侈品牌矩阵进行补充,符合雅诗兰黛的高端路线定位。


4.2. 中国品牌两条路径均有尝试,处于多品牌初期 

以珀莱雅、丸美股份和上海家化为代表的国货化妆品上市公司,均致力于打造品类 多元化(护肤+彩妆+洗护等)、金字塔式(高端+中高端+大众)的品牌矩阵。1)品牌延 伸方向由内生培育向外延扩张转变:前期多以内生培育为主,当前及未来多以投资并购、 合资入股和跨境代理为主要方向。2)集团化初期阶段,主品牌一枝独秀:国际美妆巨头 旗下子品牌通常都较为强势,而国货龙头通常以主品牌为例,第二梯队品牌仍处于孵化 阶段,尚未形成明显规模效应,例如 2019 年珀莱雅主品牌收入占比约 85%,丸美股份主 品牌收入占比超 90%。

珀莱雅:CVC 产业生态投资助力小众品牌孵化,是外延布局进展最快的国货化妆品, 也是最有希望缔造美妆帝国的国货之一。1)三大板块投资布局:一是孵化护肤、彩妆及 洗护等第二梯队品牌,如 TZZ、彩棠等;二是投资跨境渠道型公司夯实供应链基础,如 仲文电商、香港可诗等;三是投资生态能力型公司,如控股内容营销机构万言文化、参 股 MCN 机构杭州熊客等。CVC 生态建设效果已显现,例如利用珀莱雅生态体系为子品 牌彩棠组建了天猫代运营团队、升级供应链资源及共享营销资源等。2)合作跨境小而美 品牌:以投资入股、设立合资公司、总代理等方式合作跨境美妆品牌,如韩国美妆 YNM、 日本高端洗护 I-KAMI、意大利彩妆 WYCON、法国母婴护理 BOIRON 等,此外新合作西班牙抗衰护肤品牌 SingulaDerm 于 2020 年 3 月入驻天猫国际。优质跨境小众品牌弥补 公司品类空白和高端产品线空白,同时公司借助 CVC 生态加速培育品牌在中国地区成长, 挖掘新增长点。3)迎彩妆风口拓品类之旅开启。原品牌拓展彩妆品类+培育自有彩妆品 牌+代理跨境彩妆品牌等多路径延伸,同时积极加强彩妆供应链布局,预期未来 1-2 年彩 妆初具成效。

丸美股份:旗下品牌数量较少,主品牌丸美较为强势,第二梯队的春纪和恋火处于 调整孵化阶段,设立产业基金以实现外延布局。公司拥有丸美、春纪和恋火三大品牌, 主品牌丸美(单价集中 100-500 元)是中国眼部护理启蒙品牌,专注中高端眼部护理,并 向中高端面部护肤渗透,收入占比约 9 成,其中眼部产品占比约 3 成。第二梯队品牌春 纪(单价集中 50-200 元)定位大众化天然食材养肤,近两年经历渠道调整后有望迎来放 量期;17 年收购韩妆品牌恋火(单价集中 100-300 元)进军彩妆。2020 年 4 月,丸美股 份与方圆金鼎签订《产业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设立丸美金鼎化妆品产业基金管理 中心(有限合伙),计划总规模 10 亿元。基金将作为公司产业投资、并购的平台,推进 公司快速完成产业链布局,打造产业生态,加快公司外延式发展步伐,提高公司在产业 领域内的市场地位。

上海家化,重视内生培育,未来不排除以收购或合作形式外延扩张。1)收购汤美星 拓展母婴喂哺,开启外延之路。2018 年,上海家化通过全资收购外资婴幼儿喂哺类品牌 汤美星,延伸了婴童品类的产品线,未来很可能继续通过并购或合作优质品牌提升发展 动能。2)品牌矩阵将贯彻“高端化、年轻化、细分化”策略。其中,佰草集、汤美星、双 妹顺应高端化趋势;美加净、六神持续年轻化;高夫、启初、玉泽、家安满足细分化需 求,开拓男士、母婴、家庭洗护等细分市场。

御家汇:“多品牌、多品类、全渠道”的战略蓝图已具雏形,以代理国际品牌方式快 速扩充品牌矩阵。御家汇是依托淘系电商红利而创立和发展的美妆企业,构造以自主品 牌为核心的“互联网+美妆”模式,旗下拥有御泥坊、小迷糊、薇风、花瑶花、师夷家等自 主品牌。此外公司设立独立的开放平台水羊国际,为全球优秀品牌提供中国市场的全套 解决方案,目前已代理丽得资、ALBION、KIKO 等海外品牌,并与强生集团达成战略合 作,代理强生旗下城野医生、OGX、嗳呵等品牌。代理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将持续 做好代理品牌的服务与运营,丰富产品品类和品牌矩阵。

5. 时代性大趋势:强者恒强,渠道→制造→品牌先后收益

时代性大趋势下,化妆品产业链受益顺序为:渠道、原料、代工、品牌。逻辑如下:1)渠道:坐地收租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意模式,化妆品重体验+高毛利+低品牌复购,在下 游格局未定前,要充分让利渠道商以激发渠道活力,所以渗透力强的渠道商优先收益, 例如高端外资品牌的核心渠道免税,代表龙头上海机场、中国国旅;再例如助力品牌以 精细化运营布局线上渠道的服务商,代表龙头壹网壹创。2)原料和代工:以渠道变革塑 造初步行业竞争格局后,产品研发和产能落实是巩固市场格局、助推品牌力提升的关键。品牌在新渠道的新打法,促使生产产品与品牌建设相分离,术业有专攻,控制核心原料 供应商和龙头代工商逐渐受益,如原材料供应商华熙生物、ODM 龙头商青松股份。3) 品牌:下游品牌竞争激烈且市占率分化,品牌公司早期让利渠道、中期让利生产,从而 逐渐稳固市场格局中的地位,随后塑造品牌形象形成较高品牌附加值,以内生培育+外延 收购最终缔造美妆帝国,成为最终核心收益者,建议关注珀莱雅、丸美股份、御家汇。

5.1. 渠道:免税受益高端,代运营受益电商,关注上海机场、国旅、网创 

高端化趋势:化妆品高端化消费升级趋势逐渐明朗,从渠道角度考虑,免税店始终 是高端化妆品品牌的线下核心渠道,其中机场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 免税渠道类型。价格优势壁垒下渠道地位难以撼动。因此,免税渠道如机场、免税店等 必然也能分享这波高端化红利。疫情不改长期发展逻辑:化妆品和香水是国内免税市场 的核心品类,由于免税商品免除进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和特别消费税,所以同一商品 的免税零售价格低于国内有税价格约 15%~35%,价格优势凸显。旅游产业升级背景下, 各国特别是中国出境旅客人数逐年增加,旅客购买能力显著增强,免税行业得到快速发 展,并以极具诱惑的销售价格吸引全球游客购物消费。疫情影响下,短期内中免等免税 龙头积极推出线上补购、直邮等方式缓解冲击,长期内不改向好发展逻辑。

2019 年,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市场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亚太地区是免税行业发 展重心,销售额及增速领先于其他区域。根据瑞典研究机构 Generation Research 预测, 2019 年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销售规模将达到 8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8%。经初步测算, 2019 年 1-9 月,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额 6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1%。其中亚太地区销 售额 3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占比 52%。目前,全球免税行业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 势:一是行业集中度日益提升;二是中国消费者成为影响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业的核心 驱动力;三是香化等品类比重持续提升;四是线上业务和电商重要性日益凸显;五是市 内免税店高速增长。


电商化趋势:电商以 28%占比成为化妆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新媒体以覆盖人群广 和爆发力强成为化妆品最重要的营销渠道。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已成为化妆品品牌的 必争之地,各大品牌迫切想抢占线上流量资源。趋势强化:疫情使得传统线下渠道面临 巨大挑战,一季度多数品牌线下渠道业绩下滑严重,电商重要性再次被强调。

聚焦线上渠道,代运营为品牌强势赋能,以高效率助力品牌突破电商运营瓶颈,成 为电商渠道最早受益标的。线上化妆品市场竞争激烈,营销技巧复杂,小红书、抖音等 新兴渠道的崛起也提高了运营难度。在此背景下,以壹网壹创、丽人丽妆为代表的代运 营商成为链接品牌和线上消费者的重要通道,为品牌提供品牌塑造、产品策划、整合营 销、线上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站式运营管理,通过精细化运营助力品牌迅速掌握线上 运营技巧和打法。根据《天猫生态服务商报告》,天猫服务商扮演着天猫生态的活力源和 品牌成长的驱动力,从运营规模看,2018 年报备天猫服务商贡献 GMV 1500 亿,服务超 过 50%的核心品牌;从运营效率看,天猫服务商引入新品牌 843 个,其店均成交是大盘 新商家近 3 倍,天猫服务商总 GMV 同比增长高于大盘近 20%。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美妆 是对代运营需求比例最高的品类,其佣金率也显著超过服装、家电等。


长期看好迎合化妆品发展趋势,渠道渗透力强的龙头,推荐上海机场、中国国旅和 壹网壹创。

建议关注上海机场:国际旅客比例和 42.5%的免税综合扣点率均处于机场前列,免 税收入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2018 年 9 月,公司与日上上海签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实收费用采用月实际销售提成和月保底销售提成两者取高 的模式,综合扣点率 42.5%,其中香化、烟酒和食品扣点率高达 45%,百货类扣点率 25%。该合同锁定未来免税保底收入,预计对 2019 年至 2025 年营业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政策 支持落地+海外免税消费回流+免税面积释放等多重利好下,上海机场逐渐进入以免税驱 动的非航收入主导时代。

建议关注中国国旅:免税龙头牌照、规模和供应链优势凸显,未来政策弹性较大。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作为中国免税行业代表企业,在大品牌供应商中的知名度高,积累 了较强的品牌资源,继收购日上中国、日上上海后,公司在免税行业的品牌优势进一步 提升。截至 19 年底,公司已设立 200 多家免税店,发展成为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 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并建立起全 国唯一的免税物流配送体系。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明确新零售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完 成所有大型门店的上线工作,借助外部平台进行线上客户引流,探索新型电商模式。

建议关注壹网壹创:卡位美妆+电商两大高成长赛道,专注品牌赋能的全链路代运营 领导者。1)品牌端,从品牌塑造、产品孵化到线上运营全链路激发品牌线上活力,新合 作佰草集、丸美股份等美妆龙头扩大品牌矩阵;2)品类端,由化妆品切入个护领域,未 来将继续扩大快消品类布局,此外 2020 年外延收购上佰电商,拓展家具家电代运营,并依靠强强联合的协同效应深化品牌赋能能力。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有望凭借品牌 拓展、品类延伸、精细化赋能等多角度发展保持高成长势头。

5.2. 生产:小厂与龙头强弱巨变,行业整合已加速,关注华熙、青松 

原有趋势:化妆品生产的两大竞争路径分别是成本竞争和技术竞争,从以下两个视 角都可以验证龙头原料商和代工商在两条路径上都更具优势。原有趋势被强化:疫情引 发零售端下滑、原材料涨价甚至断供危机,风险承受力低的中小代工商、原料商将迎来 大洗牌,行业整合加速,本土龙头原料商+龙头代工商强强联合,供应链稳定性优势凸显,

视角 1:新锐品牌强势崛起是化妆品市场最重要增量,新锐品牌表现出线上爆发力强、 产品个性化突出等特点。线上快速放量的生产匹配(产能要求高)+创新能力(原料要求 高)+个性化极致大单品打造(研发要求高),需要龙头原料商+龙头代工商共同合作才能 匹配品牌需求。 

新锐品牌通常以爆品策略崛起,爆品策略对上游供应链企业原料要求严+产能需求大 +研发要求高,只有原料和代工龙头能承接品牌需求。1)化妆品行业景气度提升新锐品 牌崛起,新锐品牌在生产端布局较少。例如完美日记销售额近 40 亿元,并以约 8%的市 占率占据 2019 年天猫平台彩妆品类榜首;成立仅两年的花西子 2019 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 元。新锐品牌通常集中资源于品牌营销环节,多数不具备充足产能设备和成本优势,且 在研发端明显弱于上游供应链龙头。2)爆款打造通常是成就品牌的核心路径。所谓爆品, 即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月销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极致大单品,其诞生的必要条件 包括:研发端在产品功效、外观等卖点进行个性化赋能,使其具备走红特征;生产端以 充足产能匹配黄金销售期,满足订单爆发式增长的供应。3)只有龙头原料商能提供领先 的原料技术和稳定的原料供应,然后匹配高产能、强研发的龙头代工商,从而为新锐品 牌打造爆款。优质供应链龙头成为新锐品牌方背后的行业红利既得者。


视角 2:中小规模原料商和代工商多通过低价竞争路径获得发展,缺乏研发布局的实 力。随着行业门槛提高和需求变革,中小规模原料商和代工商的价格竞争空间被压缩, 且行业正逐渐从成本竞争路径转为技术竞争路径,龙头企业具备成本和技术的双重优势, 行业“大吃小”趋势下龙头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规模采购+自动化水平高+违规成本增加,龙头企业更具备成本优势。1)龙头代工商 会稳定合作国内外优质原料供应商,以大规模采购获得稳定且较低的成本优势。2)龙头 厂商积极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全自动生产线不仅提高产能,还能在相同产能下显著 减少人工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3)部分中小规模厂商走低价竞争路线获得早期成长, 而这部分低价优势通常是通过弱化污水管理、压缩合规成本等获得的,随着政府监管趋 严,制造违规成本逐渐增加和行业门槛提高,这部分厂商价格竞争空间越来越小。

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品质要求提高,技术竞争路径越发重要。1)化妆品行业产 品同质化现象普遍、下游品牌竞争愈加激烈,只有技术赋能可以满足使得产品突破竞争 红海。同时产品更新迭代加快,化妆品平均生命周期由 2-3 年缩短至 1 年甚至更短,以成 分党为代表的消费者对产品功效、品质等要求提高,只有持续的技术升级改造才能满足 市场需求。因此,近年来技术竞争路径愈加被重视,品牌方也愿意投入更高成本、使用 更优质的原料和技术,以生产更满足消费者的产品。2)化妆品行业对技术水平、研发投 入、研发速度等要素要求较高,而研发项目本身是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和风险高的 工作。通常龙头企业拥有研发资金、人员和时间的多重沉淀,更具备卓越的研发实力。

趋势强化:疫情背景下,中小代工商挑战重重,ODM 龙头能以稳定供应链优势+安 全生产+碎片化接单能力等承接新客户,并与本土龙头原材商强强联合。1)供应链:欧 洲是化妆品原料主要生产地之一,欧洲疫情爆发影响引发原料涨价甚至断供危机,风险 承受力低的中小代工商将迎来大洗牌,同时为本土龙头原料商提供发展机遇。头部 ODM 和本土原料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原料供应及成本。2)安全生产:疫情爆发后,全 国多地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加严格,具备严格生产管理体系的原料商和代工 商受益,规范性不足的企业将被加速淘汰。3)客户结构:部分中小规模厂商客户结构单 一,可能仅主要依靠 1-2 个品牌获得成长,疫情对零售终端的冲击可能导致这类生产商订 单量急剧下降,业绩寒冬或难以撑过,头部厂商可凭借碎片化接单能力,承接低谷期或 被淘汰企业的客户资源和流量。


长期看好产能和研发壁垒坚实的供应链龙头,推荐华熙生物和青松股份。 

建议关注华熙生物:以 36%市占率稳居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向下游延伸构建全 产业链。凭借微生物发酵、交联两大科技平台,实现了四大技术突破,并逐步将产品类 型由透明质酸原料延伸至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医疗终端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覆盖了透 明质酸原料至相关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化妆品看点:消费者愈加关注功效性护 肤,护肤产品主打成分牌。公司依托现有透明质酸研发体系,以精简配方、活性成分含 量高、功效针对性强为研发导向,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敏感皮肤、皮肤屏障受损、面部红 血丝、痤疮等皮肤问题的功能性护肤品,打造润百颜、BIO-MESO、丝丽等多个自有品牌, 带动功能性护肤品业绩高速增长,其中次抛原液持续表现最出色。

建议关注青松股份:子公司诺斯贝尔是美妆淘金热中的“送水人”龙头,完美日记、 资生堂等爆款产品提供商,高产能+强研发构建强大壁垒,成本低效率高,高度契合下游 品牌新打法。1)产能:诺斯贝尔拥有超 5 万㎡的 GMP 标准厂房和百余条生产线,面膜 日产能 650 万片以上、护肤日产能 128 万瓶、湿巾日产能 4000 万片,其中面膜产能全球 第一,多年供应链打磨带来极致成本优势;2)研发:超 3%研发费用率+超 200 人专业研 发团队+41 项专利+国内外研究机构,多项黑科技实现与品牌端的互为成就。受益消毒杀 菌产品热卖、新品类扩张和上游整合,预计未来三年 20%+增长,有望估值利润双升。

5.3. 品牌:外资与本土强弱转换,国货不改高成长,关注珀莱雅、丸美、 御家汇 

原有趋势:国货市占率逐渐提升,其驱动因素包括“加强品牌力建设+重塑渠道结构 布局电商+拓展精细护肤和彩妆热点品类”等。原有趋势被强化:疫情加速国际品牌与国 货品牌强弱关系转换,国货品牌市占率再提升。结论:在品牌力、渠道、品类等方面表 现突出的国货品牌,疫情中经营决策恢复更快、线上爆发力更强,将获得较为理想的业 绩增速,推荐珀莱雅、丸美股份、御家汇。 

国货崛起趋势锐不可当,外资美妆集团市占率呈分化趋势。中国化妆品行业经历“外 资品牌主导→经典国货复苏→新锐品牌爆发“路径,多轮迭代更新后外资品牌市占率逐 渐分化,且分化趋势将延续,国货崛起。1)2010 年前后:线下渠道为王,外资地位强势, 国货避其锋芒。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公司层面数据,如欧莱雅指的是包含多个品牌在 内的集团公司,下同),2012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市占率 TOP10 均为国际品牌,且除宝洁 (14%)和欧莱雅(9%)两大美妆日化巨头外,市占率均低于 5%。2)2016 年前后:国 货崛起,外资仍明显领先。小红书、抖音等新社交媒体开启品牌私域流量运营时代,触 发化妆品品牌格局颠覆性洗牌。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8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市占率 TOP10 有 3 家国货跻身,宝洁等国际集团市占率明显降低,除宝洁(10%)和欧莱雅(9%) 外市占率均低于 4%。3)如今:电商平台助力经典国货转型和新锐国货崛起。经典国货 的电商转型意愿强烈,完美日记、HFP 等新锐品牌凭借庞大的 90 后、95 后消费群体占据 一席之地。2019 年,天猫平台销售数据显示(品牌层面),国际品牌市占率普遍低于 4%, 彩妆品类国货品牌较为强势,护肤品类国货品牌略弱于国际品牌,但差距缩小明显。



趋势强化:线上渠道作为最重要渠道增量,疫情加速国货品牌与国际品牌强弱关系 转换。1)国货反弱为强: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国货化妆品品牌受冲击时间 较短,恢复力更强。而国际品能受疫情冲击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从上到下的跨国决策机 制导致反应滞后。因此,此次疫情将加速国货反弱为强,2)线上渠道国货品牌优势凸显:中国化妆品线上销售市场依然坚挺,且疫情期间国货市占率显著提升。天猫平台统计口 径数据显示,2019 年 4 月护肤品类同比增长 21%,彩妆品类同比增长 16%,其中主打敏 感肌适用的国货护肤品牌市占率显著提升,新锐品牌稳占据彩妆品类 TOP3,受疫情爆发 影响,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集团等旗下品牌市占率明显下滑且幅度较大。



长期看好新媒体爆发力强和未来具备多品牌运营能力的国货龙头,推荐珀莱雅、丸 美股份和御家汇。 

建议关注珀莱雅:“欧莱雅”式美妆集团,明星产品+爆品机制成熟。短期明确爆破 卡位策略,双抗精华液和红宝石精华液开启中高端大单品之路,公司以较强电商爆发力 和卓越研发创造力推动业绩高增速;长期积极拥抱 CVC 进行产业生态投资,向上游制造 和下游营销积极延伸,同时投资孵化跨境品牌打造大美业生态圈,目前收入规模仅欧莱 雅的 1.5%,资生堂的 5%,成长之路刚刚起步。

建议关注丸美股份:卡位高毛利率的中高端眼部护理,三大品牌差异化覆盖护肤和 彩妆领域。主品牌中高端抗衰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合作新 TP 壹网壹创+推出极致大单 品小红笔眼霜发力电商,线下日系高端线 MARUBI TOKYO 高端化升级顺利,重塑渠道 体系打开新增长点。同时第二梯队品牌以较强创新力逐渐放量,未来成长性值得期待。

建议关注御家汇:以面膜品类起家的淘系王者,依托淘宝电商流量迅速崛起。随着 传统电商红利见顶,自有品牌积极调整迎合时代潮流,新发力品牌代理业务华丽转型品 牌服务商,有望迎来业绩拐点。1)主品牌拓渠道进展顺利:御泥坊强化渠道布局能力, 19 年屈臣氏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 155%,入驻兴盛优选、未来集市等社区渠道,增强流量 整合能力。2)第二梯队品牌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积极拓品类:御 MEN 和师夷家锁定男士 护肤,小迷糊增添彩妆、局部护理等产品并精准触达校园市场,薇风 19 年销售同比增长 84%成为云集护肤头部品牌,推出功效修护品牌 HPH 迎合轻医美热点。3)代理国际品牌 丰富矩阵:设立品牌运营子公司水羊国际,为全球优秀品牌提供中国市场的全套解决方 案,发展态势良好。


——END——

推荐阅读

《雄安新区》

《腾讯报告》

《上市公司》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行业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