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蚌埠由中建八局承建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脑血管中心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实现全面封顶标志项目迈入建设新阶段。
蚌医一附院心脑血管中心项目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占地面积约268亩项目,总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拥有2000余张床位,是皖北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项目建成后将立足蚌埠,服务安徽辐射苏、鲁、豫成为功能完备、专业学科突出诊疗技术精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省级医疗服务中心。
蚌医一附院心脑血管中心造型设计从中国传统山水名画《富春山居图》中汲取灵感,模仿其中气韵流动,承山之势,引水之脉,结合建筑形态和立面设计,营造一幅立体生动的山水画卷。
中间的红色连廊,象征人体血管的“主动脉”,串联起心脏(核心景观区),大脑(教学科研区)、躯体(医疗医技区),贯穿整个布局,形成“承蚌山之势,引龙湖之水,延生命之脉”的设计理念,深度契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脑血管中心设计的核心形象。
项目采用先进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能源中心、智能物流系统,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系统、物流信息、医疗信息等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全方位智慧型数字化医院。 通过智能识别、移动计算、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功能,实现医院的高效、稳定运营。
项目共设置病床2078张重点打造妇儿生殖中心、心脑血管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康复医学中心,设有公共诊室210间,专科诊室31间。同时设有急诊抢救、留观床位33张,并具备空中快速转运设施。
在满足救治功能的同时,医院还设有可容纳80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个、多功能教室3个,可容纳820人、普通教室4个,可容纳420人,设置范先群院士(眼科)院士工作站1个,该工作站也是安徽省呼吸系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实验室、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组织标本库等实验科研平台,建成后将成为蚌埠医学教育新高地。
项目团队自开工进场以来,深入贯彻落实“项目管理方针”,落实“11233”的核心思想,以“高效建造、完美履约”为目标管理团队,精心策划、科学组织,把握施工工期节点目标,持续夯实项目基础管理,推动项目真正做到低成本运营,高品质履约。
积极引用新技术,创新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把控现场人力资源投入、监控现场平面布置,通过BIM模型提前深化复杂节点,保证施工有序进行。建设者先后克服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跳仓法)施工技术等施工重难点,70天内完成100万土方开挖工作,一年内完成42万平方米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实现了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目前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二次结构施工过半。
项目制作结构工序样板,明确各节点按样板标准施工,应用BIM虚拟样板进行辅助方案交底,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为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坚持“无样板不施工”的原则,联合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劳务公司,共同制定实体标准,让工人“知标准”。
推进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管理,坚持“首件、首间、首层”三首制度,明确施工标准、工艺流程、验收制度,合理穿插,高效建造。采用施工现场交底、会议室培训、三维演示等多种手段展开质量交底培训,严格把控进场混凝土各项参数,按要求制作标准试块,定期试压,及时分析反馈现场结构强度情况。
项目坚持落实绿色施工理念,生活区使用空气能热水器等节能设备,安装噪音检测仪,做到施工不扰民。采用雨水降水收集技术,通过处理将雨水“变废为宝”,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管理理念及新技术,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扬尘治理。狠抓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积极探索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在安全生产方面,项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带头讲安全,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先后获得业主多封表扬信。
“生命之脉,面向未来”,中建八局将继续发扬“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培养一流医疗项目人才,为打造集智慧数字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省级医疗服务中心贡献央企力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1107.html- 上一篇: 热电能源公司沙盘模型制作 火力发电厂布局模型
- 下一篇: 口罩机器设备多少钱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