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本公众号陆续刊发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李文龙撰写的“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成长与发展概论”系列文章,为大家梳理了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汽车检验检测机构、珠宝检验检测机构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帮助,在行业中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作为该系列在2022年的开篇之作,《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成长与发展概论》精彩依旧,深度好文,值得细品。
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的
成长与发展概论
◇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 李文龙
目录
一、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与成长
二、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在抗疫中的表现
(一)展现国家队担当,亮出中国速度——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中纺标”)抗疫做表率
(二)开辟绿色送检通道,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广检集团抗疫当先锋
(三)擦亮党员突击队品牌——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抗疫党员走在前
(四)全面开启每周7个工作日模式——“中纺联检”坚决响应党的号令
(五)冲锋在防疫产品检验检测第一线——粤检集团广东省质检院抗疫在行动
(六)抗疫有我,使命必达——宁波纤检所、上检标、天纺标、远东正大等纺织品检验机构积极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作贡献
三、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
展开全文
(一)市场准入和监管方面
(二)行业竞争方面
(三)仪器设备国产化率方面
(四)人员方面
(五)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方面
(六)疫情影响方面
四、 规范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对检验检测机构准入门槛,加大监督力度
(二)强化行业自律、社会共治,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三)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行业人才素质
(五)加大标准制定参与者的广度,加大检验检测标准、方法的技术储备,以迎接低碳发展带来的挑战
(六)多元拓展业务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机构综合抗风险能力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世界发展的节奏 。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口罩等防疫品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口罩等防疫产品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安危,更关系到国家抗疫的大局。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国的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目前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本文将带给你答案。
一、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与成长
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诞生于上海,最先就是从纺织工业革命开始,晚清时期,一些纺织业业主引入西方纺织工业设备,淘汰传统的纺线纺锤等作坊式工艺,逐步发展为现代纺织工业企业,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工业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官僚资本和一些民族资本家开办的纺织企业,随着城市回到人民手中,对于先后解放的沈阳、上海、南京等主要城市中的官僚资本,我党按照“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原则,进行接管,到1949年年底,合计接管官僚资本金融企业2400余家、工矿企业2858家。对于民族工商业,按照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在20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纺织业是发挥重要基础作用的产业。经历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成长,尤其在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跨越式增长后,我国纺织业也从建国初期的粗放生产(解决温饱问题)逐步实现与国际纺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看齐、紧跟国际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和行业流行风向标的发展模式。2021年,纺织行业面对疫情冲击,率先恢复生产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1~11月,全国3.4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26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35.8亿元。2021年已有124家纺织相关企业进入工信部前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我国纺织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成长与发展。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有纺织服装及棉花纤维检验机构475家,产值64.22亿元(数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年度统计),业内人士估计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在500家左右,年度产值规模在80亿左右(不含出口检验)。
为保障纺织事业发展,原纺织工业部除组建了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后改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还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成立了地方纺织科学研究院(所),这些研究院(所)里的纺织品检验实验室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规划建设228家国家质检中心时,大都被授予了国家质检中心的称号,成为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的最早也是最有实力的国家队。其中代表机构有如下几家:
“中纺标”,全称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其前身是始于1956年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测试中心/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全国纺织品标委会,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成为集标准、检验、检测、计量、认证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已布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等区域。
“天纺标”,全称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系天津纺织集团将系统内多家科研院所整合重组而成,公司拥有两个国家质检中心(针织品、服装)、两个标准化委员会、两个专刊、一个特种检测站。在上海、佛山、深圳设有分支机构。
“上检标”,全称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系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科技测试中心、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等4家专业检测机构和国家计量站上海分站以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多家纺织口检验检测、计量、标准方面的技术机构整合组建。
“中纺联检”,纺织系统杀出的黑马,2002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成立了“中国流行面料检测中心”,先后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简称“中纺联检”)、国家生态及功能纺织品服装质检中心称号,后来异军突起,在福建、广东东莞、广东西樵、浙江绍兴、上海等地积极拓展业务。2021年将旗下所有实验室整合,成立了中联品检(北京)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扎根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共同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在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大展身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深圳蛇口工业园诞生的第一声炮响,到21世纪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现代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崛起,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双引擎,珠三角、长三角成为我国纺织业的重要基地、出口代工纺织企业的桥头堡。得益于广州、深圳、福建、上海等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中承接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的先发优势,以及政府开始加强纺织产品质量监管的需要,相关地区的纤检机构将传统的纤维检验业务拓展到纺织品检测业务。有了这样一个市场基础,原属于原质检系统(现市场监管系统)的广检集团(广检纺织服装服饰检测研究院)、粤检集团(广东质检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纺家部),以及宁波市纤检所(现并入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在激烈的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依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职能,立足公益,服务企业,成为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的佼佼者。
发展纺织业,离不开棉、麻、丝、毛等原材料,在国家统购统销的20世纪50至80年代,代表原料供方的供销社(和农业)系统和代表原料买方的纺织工业系统,经常为棉花等原料的质量问题产生纠纷,为此,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了独立于供销(和农业)系统与纺织系统之外的第三方机构——纤维检验机构,设立中国纤维检验局(隶属于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各省及部分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产棉量大的地级市成立了独立的纤维检验局(所),设立了棉麻丝毛(主要是棉花)公证检验(业内称棉花公检),在2018年政府机构改革前,中国纤维检验局及各地的纤检局,是集“行政机关、执法机构、事业单位、检验检测实验室”于一身的“四不像”单位。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对中纤局的机构定位进行了重新规定,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负责全国的棉花等纤维的质量风险监控,彻底改变了其过去30多年“四不像”的定位。预计地方的纤检机构也将陆续按照中国纤维检验局的改革模式进行改革,将政府职能归入市场监管局,纤检局(院)回归事业单位,除了新疆等个别地方或许还会保留独立的省级纤检院,其余大多会并入质检院当中。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尤其是GB 5296.4和GB 18401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后,一些地方纤检机构看到了机遇,学习广州纤检院大力发展纺织品检验业务(20世纪末广州纤检院——当时叫广州纤检所,纺织品检验业务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在主业棉麻丝毛检验业务之外,纷纷向纺织品检验业务领域扩张,但因为体制机制问题,除了宁波、四川、青岛、广西、新疆等一些省(自治区)市有独立设置的纤维检验机构、在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略有建树(业务量在几百万到一二千万),其余纤检机构大多难以在本来就很拥挤的纺织品检验检测赛道上取得好名次。但是,广州纤检院(现广检集团纺织服装服饰检测研究院)却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纺织业崛起的契机,凭借其地域和行业优势,与纺织企业同步发展,经过30多年深度耕耘,力克纺织行业的北京、天津、上海大咖,拔得头筹,坐上纺织品检验检测行业头把交椅,连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SGS、Intertek(天祥)、BV等国际大牌机构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不含出口)也难以超越。
进入21世纪,国家在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鼓励民营机构、外资机构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在SGS 等一些国际著名品牌机构进入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的同时,一些民营资本也开始涉足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这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成立于2004年的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总部在北京),经过18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设立了5个实验室与服务网络。
SGS、Intertek(天祥)等纺织品检验领域大牌国际机构,21世纪初先后通过与原技术监督局的下属机构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逐步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在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也表现抢眼。
二、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在抗疫中的表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中纺标”为代表的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快速反应、全力以赴,冲锋在前。不论在方法探索、标准制订方面,还是产品检测、质量把控方面,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不分国企民企、不分南北,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战斗,为国分忧,为党旗增辉。
(一)展现国家队担当,亮出中国速度——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中纺标”)抗疫做表率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作为纺织服装检测行业的国家队,“中纺标”坚决贯彻国家要求,迅速成立了疫情标准检测应急小组,全面投入到医用防护材料及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和检测中。
疫情爆发之初,“中纺标”积极参加工信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内外防护用品标准对比,同ISO标准、欧标、美标及日、澳、加等主要国际国外标准的对接工作,第一时间就对国内外20余个防护服、口罩标准的130余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对比,给出了标准异同和使用建议,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提供了技术支撑。
疫情爆发后,口罩的使用量激增,口罩中关键材料熔喷无纺布的需求量猛增,超过储备产能百十倍,一时间熔喷无纺布市场价格暴涨,因有利可图,一些地方大量新上生产线,有关熔喷布及加工设备方面的纠纷增多,熔喷布的质量监管成为新课题。“中纺标”作为行业代表多次参加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相关研讨,就如何加强监管提出意见建议。
此外,“中纺标”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可重复使用防护服和口罩团体标准T/ZMDS 30001-2020《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和T/CSTM 00387-2020《复用式日常防护口罩》,为重复用防护服和口罩的生产、选购、监督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还与北京市合作开展了可重复医疗防护用品洗消方案的研究和洗消中心的建设工作,不仅可为疫情期间可重复医疗防护用品的洗消提供解决方案,也可为日后医疗机构日常可重复用医疗卫生防护用品(如医护人员工作服、手术衣、病号服、病员被单等)的集中洗消工作提供服务。
“中纺标”的坚守者们用他们的不眠不休、随时待命、应收尽收、坚守岗位,以最快的速度出具报告,用中纺标的方式诠释了“中国速度”。
2020年9月,“中纺标”主要领导被授予中国通用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二等奖;同年12月,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纺织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二)开辟绿色送检通道,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广检集团抗疫当先锋
疫情爆发初始,广检集团就立刻开辟绿色送检通道,为口罩、防护服等防护产品提供检测服务,连续两个多月24小时奋战不停歇,为超过280个政府部门提供质量监督和风险监测服务3398批次,服务生产企业15043家。为广州市政府驻厂企业、口罩防护服定点生产企业提供免费质量检测服务,陆续开展驻厂帮扶活动,助力起草防护产品标准规范、广开防护产品“问诊治病”渠道,为守住防护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提供技术支持。从疫情发生至2020年12月底,已出具口罩等防护产品报告书超过8万份。
广检集团在疫情防控中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所做的贡献,获得上级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肯定,荣获“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纺织行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等奖励。一人荣获“第四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青年)领军人物”“广东无纺布行业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三)擦亮党员突击队品牌——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抗疫党员走在前
一是建立“党员突击队”。疫情发生后,深圳院纺家部迅速组织在深党员干部、技术骨干,建立“党员突击队”,积极协助各级领导下达的疫情防控任务。二是快速响应,建立防护用品核心检测能力。在检测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深圳院组织员工自学仪器安装手册,完成多台实验仪器组装调试工作,顺利通过省级CMA 扩项评审 ,为保障防护用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优化流程,缩短防护用品检测周期。针对医用、民用等不同的产品用途,为企业提供详细的送检参数表;为缩短检测时间,高低温实验仪24小时运转;熟记相关标准技术指标,尽量减少样品流转时间。四是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合规生产。搭建应急绿色通道,建立防疫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对驻厂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简化驻厂产品抽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规范防疫物资出口秩序,严把出口产品质量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深圳院纺家部党支部获得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一人获得深圳市“抗疫先进个人”荣誉。
(四)全面开启每周7个工作日模式——“中纺联检”坚决响应党的号令
“中纺联检”始终跟随党中央步伐,以保证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为己任。“中纺联检”旗下的上海、佛山、东莞等地实验室根据疫情的发展动态,迅速建立项目攻关小组,以最短的时间研发攻关,扩充了各类口罩和防护服的检测能力,积极进行防护服与口罩的检测扩项工作,全面开启每周7个工作日模式,全力以赴进行口罩、防护服检测项目扩项,支持相关企业高效高质生产 ,着力解决客户纺织品检测相关的需求。公司还开展了FCL口罩等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检测标准专题培训班,帮助技术人员提高对国内外口罩等相关医疗、卫生用纺织产品检测标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佛山公司获得“2020年度全国纺织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
(五)冲锋在防疫产品检验检测第一线——粤检集团广东省质检院抗疫在行动
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刻,广东省质检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冲锋在防疫产品检验检测第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筑起一道坚强的“战役”防线。一是开通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等疫情防护用品检测“绿色通道”,优化检验流程,缩短检验周期。二是为企业减免检验费用10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减轻中小微型企业的成本负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三是组织科研人员对口罩材料进行分析,深层次查找不合格原因,帮扶企业把好质量关,提升口罩产品质量。四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先后参加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广东卫视“3.15”等栏目,讲解口罩产品的鉴别技巧。
2020年末,广东质检院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六)抗疫有我,使命必达——宁波纤检所、上检标、天纺标、远东正大等纺织品检验机构积极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作贡献
宁波市纤维检验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在疫情出现时迅速召集中心骨干,第一时间展开关于口罩、防护服合格标准的研究,并制定相关计划。一边配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物资保障组开展对宁波市26家转产口罩的服装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一边积极为相关检验检测项目的资质认定扩项做准备 ,并快速取得口罩、防护服检验CMA资质,疫情期间累计完成全国各地企业检验口罩与防护服6000余批次,完成省、市、县三级监督类抽检350余批次。
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上检标”)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克服困难,紧急完成了包括民用防护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以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消毒水共3个系列,70多个检测参数的资质认定(CMA)扩项,承担来自政府部门委托的监督抽查、抽样检验共700余批次,公司研发团队还开展民用卫生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标准滤片的开发和攻关,在相关防疫物质的检验检测和计量校准两个方面发力。
在疫情最为严峻的初期,“天纺标” 火速改造扩建了130多平方米专门用于防护用品检测细菌培养的微生物实验室,投入近千万元购置60余台套防护用品检测设备,增扩了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民用口罩、消毒剂等46个产品、83个方法参数、101个国内外标准,还牵头起草了《医用及民用防护用品加速老化试验》 标准。“天纺标”还在天津电视台315晚会上为老百姓讲解如何挑选合格口罩,同时开展了“守护我们的呼吸健康,口罩科普进社区——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 ,向社区广大居民科普口罩基本知识。
疫情期间,远东正大集团还开发了手机微信平台“云微测”小程序。结合其利用国际知名ERP软件系统开发的远东正大智慧检验信息系统,为中小微纺织企业提供手机扫码送样检测,并实现手机小程序查阅检验进度、检测数据与报告、手机支付等一系列先进便捷的检测服务体验。
三、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检验检测领域一样,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在发展中也面临市场准入和监管政策反力作用(准入在降低、监管在加强)、行业竞争内卷(价格战)、仪器设备国产化替代、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人员素质、国际大品牌机构竞争和疫情影响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市场准入和监管方面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导向是宽进严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自2022年开始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机构准入门槛可谓非常之低,就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来说,对于常规检测项目,例如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所涉及的项目和纤维成分项目,开展这些项目检测所需配置的仪器设备不到两百万的投入即可,再通过告知承诺获取资质认定(CMA),即可对外出具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低门槛的准入,其实会给市场带来重大隐患。一些企业内部实验室摇身一变成了第三方实验室,一些非专业人士投资几百万就能成立一家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这其中,鱼龙混杂,有些靠低价竞争,冲击着正常的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尽管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在治理检验检测认证乱象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但基于目前4万多家检测机构的抽查监督管理方式,难防漏网之鱼,在生存压力面前,一些机构难免铤而走险。
(二)行业竞争方面
纺织品检测市场价格竞争到了白热化,过去理解,都是一些小规模民营企业在打价格战,但现在市场反映,有些头部机构也涉嫌滥用其社会影响与行业地位大搞内卷(如采取大幅降价争客户)。一些机构投标报价有的已经低于正常成本。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检测市场秩序,价格降低必然带来服务相抵、成本压降,传递到检测流程、规程和耗材的不规范,导致检测质量降低、违规行为难以避免。
我国纺织服装检测机构整体上呈现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的特点。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上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检测机构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必将对我国纺织品检验机构(市场)造成巨大伤害,业内人士希望通过政府监管调控、行业自律(行业公约)等方式,尽可能避免价格战或者降低价格战带来的危害。
随着国外检测机构的不断加入,我国纺织品检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SGS、天祥等国际知名机构全球化品牌非国内机构所能相比,其在出口纺织品检验市场的优势也一时难以撼动。
(三)仪器设备国产化率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般纺织检测设备的国产化率不断加快,基本可以满足纺织检测的需求,但国产设备的精确性、安全性、耐用性、信誉度等方面与国外设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与国际知名品牌机构对标比肩,很多仪器还得要进口,如条干仪、拉伸试验机、起球仪、透气仪、静水压仪、干洗机、缩水机、耐气候试验仪、环境试验箱等,甚至天平、pH计、恒温恒湿箱等。尤其是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高精尖分析仪器设备,目前大多还是信赖进口品牌 ,像热阻湿阻仪、暖体假人、过滤效率等专用设备,防水、透气、防风、保湿、保暖等方面的传感器,国产的灵敏度较低,可靠性较差,大机构一般都使用进口设备。
(四)人员方面
相关检测机构应该特别注意定期输入新生力量,引入人才,并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检测机构要加强学习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检测方法,并在现有的检测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配置先进仪器设备以及优化检测手段。只有综合地做到以上改进策略,才能实现同国际接轨,并提高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技术水平。
业内人士注意到,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实际已成为人员(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涨,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人力成本更是占据企业成本的相当大比例, 给检验检测机构的生产和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
(五)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方面
一是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强标只有GB 18401和GB 31701,只是最基础的安全技术要求,纺织品标准中缺乏关键限量指标和安全要素的强制性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法律法规;二是国内的标准与国际通用的标准存在部分差异,考核指标大多低于国际标准,因此难以及时适应国际上的产品质量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制约了纺织企业的发展;三是目前我国纺织产品标准还存在多头归口、部分标准(如针织与梭织产品标准)存在标准重叠内容交叉重复矛盾,造成标准执行困难和偏差,一些团体标准、企标规避一些质量敏感内容;四是缺乏纺织品功能性、前沿性技术标准和相关检测方法(如抗菌指标,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企业热炒纺织品功能性指标,但对于这些抓眼球的功能性指标缺乏权威标准和检测方法,这些功能性项目检测结果的复现性并不理想,容易引发争议;在前瞻技术方面,缺乏对关于纳米纤维、远红外与自发热纤维、海藻纤维、植物性可再生纤维等新型纤维的检测方法、性能的研究;五是国产与进口标准物质之间的差异缺乏权威验证,经常出现同一个检测项目因采用标准物质的差异,国标行标的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之间出现明显差异。
(六)疫情影响方面
相对其他行业受到疫情冲击,业绩大幅下滑,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头部企业在疫情肆虐的这两年,业绩反而取得较大增长,这与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生产量大增带来的检验检测业务量大增有关。但对于整个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而言,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低迷,多个知名服饰品牌缩减中国区份额甚至全面撤出中国市场导致整体客户资源缩小。加上一些国内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减产、转产、倒闭 ,虽然口罩等防疫物资方面的检验检测业务量增长,但对于其他纺织服装产品而言,这两年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收缩减少,市场蛋糕小了,检测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四、规范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市场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对检验检测机构准入门槛,加大监督力度
目前涉及纺织服装及棉花纤维检验领域的大大小小的检测机构500余家,其中上规模有实力的大约20余家,很多新进入的机构都是小、散、弱的代表,头部机构认为这些小散机构有扰乱市场之嫌。建议国家市场监管部门提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尤其加强对中小规模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注意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对于检测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检测机构,应要求机构提供科学合理解释,否则,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对于发布任务的甲方,为保障检验工作质量,也应当给予检验检测机构合理的价格报价空间,减少一味“低价中标”的操作。
(二)强化行业自律、社会共治,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向社会公开承诺、发布诚信声明、公开检验检测报告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自查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开展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优化“12315平台”服务,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信息查询系统、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系统等信息查询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信息查询和监督。
(三)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我国目前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大多处于单打独斗业态,机构同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检测资源的利用率低、服务效率以及市场化水平跟国际大品牌机构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建议加大同城同业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力度,在头部机构基础上,整合同城(同区域)同业资源,在暂时不能实现机构彻底整合之前,可以尝试以加盟方式或者联合建设等方式,共同打造区域纺织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在区域合作共享平台建设运行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适时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纺织品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行业人才素质
与其他领域一样,未来检验检测市场的竞争主要是靠人才的竞争,建议不断提高质量检测从业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创新质量检测专业技术和质检手段。加大高学历、高素质、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做好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着力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和检测技术水平。作为一线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应定期对国内外有关检测专业技术、政策法规等进行跟踪、学习,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检测专业技术水平。
(五)加大标准制定参与者的广度,加大检验检测标准、方法的技术储备,以迎接低碳发展带来的挑战
建议加强对纺织品中影响人身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关技术的研究,参考美国、欧盟等工业较发达国家技术法规,必要时制定相关强制性标准,以适应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品质要求。针对一些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设备因机构实际差异较大,容易出现一些机构适应而另一些机构难以适应的问题,建议加大标准参与者的广度,吸纳各个方面的代表参与标准的制修订,以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随着中国宣布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纺织产业正走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未来纺织品检验检测在植物性可再生纺织纤维的检测与性能评估,回收再利用纺织品的成分、性能检测乃至于碳足迹碳核查等领域将大有可为,我国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的头部机构可积极做些技术储备,以应对纺织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挑战。
(六)多元拓展业务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机构综合抗风险能力
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检测是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最主要业务,是各大机构竞争的主战场。但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传统纺织品检测市场增长放缓,建议纺织品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检测+标准”的优势,一方面注重提升技术服务品质,绑定、维系现有客户资源,另一方面整合公司信息、标准、技术、研发资源,形成闭循环的产业价值链。将标准制订与设备研发、新方法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及机构自身技术平台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同时,注意多元化战略发展,多方位挖掘潜在业务,进行项目储备。拓展医疗器械、军工、特种纺织品的检验检测市场,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进军环境检测、化工检测等领域,实现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增强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蒸汽机诞生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了世界工业化大进步,以电灯电气诞生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诞生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当下,我们正处于以互联网诞生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递进期 ,网络时代,数字化、智能化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所有产业跨越式发展。纺织品检测行业应与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依托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实现行业信息化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人工智能现代检测办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与纺织企业沟通最新的纺织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及相关行业信息,既可以提高纺织企业检测服务管理效率,又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建议在构建全国统一的检验检测数据库的同时,打造包括纺织检验检测板块在内的分行业数据库,促使我国纺织品质量检测大数据都能通过平台与全社会分享,这不仅是提高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与国际纺织业联通、与国际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大咖机构对话和合作的需要。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2年第2期
深圳市瑞锋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开发、生产及销售高端纺织测试仪器及耗材的专业化、高科技公司。公司坐落于中国深圳,一座年轻、漂亮、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科技城市。公司产品覆盖绝大部分纺织品物理性测试方法和标准,同时也开发出多款功能性检测仪器,技术优势明显。公司还在纺织测试耗材领域颇有成就,已经独立开发出多款极具竞争力的测试耗材,诸如纺织品耐酚黄变测试耗材、钉锤勾丝羊毛毡套、起球测试专用软木垫等,已广泛应用于很多检测实验室。 “以人为本、科技创新、质量第一、客户优先”是瑞锋矢志不渝坚持的理念。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