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至今,位于长春西郊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内一直是忙碌的景象。
忙碌的生产线
走进车间,一列列车体有序排列在智能动车组装配产线上,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抢进度、赶订单。
上身探入高铁车底,左手拇指食指捏电线、中指推送焊锡丝……同样在这块场地上,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高级技师胡俊祥正在焊接连接器。
展开全文
胡俊祥眼中吉林“智造”
“目前我们正在生产的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更加智能、更加舒适,但是也为线路的连接和设备的装配带来了更大挑战。我们正在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站为平台,不断钻研技术,提升水平,确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胡俊祥指着车体内密密层层的线路对记者说。
值得一提是,这种焊接结构的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高铁控制系统,为制动机等核心部件传输刹车、启动等信号。
从业至今,在高铁装配一线,胡俊祥见证了中国高铁的发展。
现代化生产线
中车长客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疾驰在中国大地的高铁列车中约40%产自这家企业。
早些时候,这家企业的产品谱系再次上“新”,并且又一次被贴上了“首次”标签。
什么产品!如此惊艳?
咱们把时间拉回到今年2月10日的那个上午。
彼时,由中车长客研制的国内首列多适应性中运量单轨系统车辆在重庆下线。
中车长客的又一代表作
绿色节能,践行双碳战略;科技创新,引领智慧交通;灵活多变,适应多元需求;全寿命周期成本低……
据悉,本次下线的多适应性中运量跨座式单轨车辆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单车载客量136人,可灵活编组,适应不同客流需求,单车重量轻,运行噪音低,对线路周围环境影响小。与车辆同步亮相的还有单轨交通系统,这一系统能够为多种运量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具有满足不同客流强度、不同运用场景需求、综合造价低等优势。这一单轨系统在国内尚属首例。
说起中车长客创新,再插一条消息。
2023年2月27日,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电视擂台赛在天津落下帷幕。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超导电动磁浮列车无接触受电能力提升”项目团队获银奖。
“首次”、“第一”……从“吉林制造”到“吉林智造”。近些年,一路走来的中车长客,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头动力,以国家级技术平台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依托,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件产品货架、系列化的平台产品和可快速迭代的产品线谱系,为“创新驱动”提供不竭动能。
“智”造,离不开创新驱动和技艺传承。
大国工匠、高级技师李万君对此感受颇深。
“以前我们手工焊接的工件,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工人劳动强度大,现在采用机械手自动焊,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李万君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生产线诞生,焊接机器人、数控机床以及数字化的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助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工匠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点,李万君也立足自身,举例说明。
“我在生产中总结编制了焊接培训教材21项,都是在生产中实用的一些操作技能和经验。”李万君说,这些年培训焊工2万多人才,考取国际资质8000多项,满足中国高铁生产需求。
创新驱动,积厚成势。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吉林省将巩固扩大装备制造业优势。支持中车长客发挥整车优势,拓展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维修保养等产业链增值服务,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和新产品开发生产。
打造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的春天里,中车长客牢记嘱托再出发,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加速“飞驰”!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审:晨晓
总编:王兴科
监制:李珺凌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