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频道正文

“不求而自至,不集而自萃”

小业 企业频道 2023-03-03 21:30:05 7966 0 北京文化明代清代

高福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张金名片,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纵观历史上北京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以其敏锐而汲众方精华,存异求同,并最终形成了拥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特质与文化品格,其中心地位主要表现为:教育和人才中心、学术活动中心、文学艺术中心、地域文化交流中心、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作为元明清的首都,是全国各地举人的会试之地,既是人才选拔中心,也是高素质人才聚集中心。元朝科举取士,会试及殿试两项均在大都举行,这里成为全国范围内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选拔地点。明代北京的国子监是在元代国子监的基础上扩建的,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教育机构,学生总数达上万人。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有6000多人,保障了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育。北京也是众多著名的科学技术大师云集之地,元代有郭守敬、王询等,明代有徐光启,清代则有样式雷家族等。

元代建有奎章阁,曾召开过多次全国性的文学艺术大会。著名理学家赵复以太极书院为阵地,从事讲学、著述,加速了理学在北京的传播。明代在北京重录《永乐大典》,在皇城设有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也促进了明代学术的繁荣。清代北京的传统学术更加兴盛,从《明史》纂修到《清一统志》,从《古今图书集成》到《四库全书》,从历朝实录到大清会典、各种方略,推动了清代学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金末元初,北曲杂剧形成,燕京也是这一新兴艺术较早的流传地。元大都是元曲中心,关汉卿、马致远都曾在此居住过,由此推动元杂剧的勃兴和繁荣,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另一典型则是清代京剧。由于清廷最高统治者喜爱戏曲,凡皇帝、太后祝寿、皇室喜庆,都要举行庆典演出。乾隆年间民间戏班入都参加“万寿盛典”。这些不同地域的戏曲文化汇聚北京,不仅繁荣了清代北京的曲艺文化,而且由于互相交融,形成了新的戏剧形式——京剧,一经形成后便风靡京城乃至全国。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明显,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天下总汇”,无论长城内外、珠江黑水,举凡“天生地产,鬼宝神爱,人造物化,山奇海怪,不求而自至,不集而自萃”。北京的皇宫宇殿、寺庙坛观、皇家园林,都吸收借鉴了全国各地的营造精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也是吸取了昆曲、徽剧、梆子、汉剧和秦腔等各种剧种的精华,再结合北京的方言和风俗演变而成。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区相通的特殊地带,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枢纽地区。自辽金元以至明清时期,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人,大量迁入北京,逐渐与汉族融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本地文化相互交融,构筑出北京独树一帜的文化格局。

北京还是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汇点。元代对外文化政策相当开放,成吉思汗时代打通的欧亚大陆桥,经窝阔台可汗苦心经营,到元朝以元大都为中心的站赤(驿站)制度空前发展,可谓四通八达。络绎不绝的使团、商队,从欧洲、非洲、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来到大都。明代后期,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长期居住在北京,成为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媒介。明代北京设有四驿馆,专门培养蒙、藏、缅甸、梵文等语种的翻译人才,以备对外交流时从事翻译工作。清定鼎北京后,北京更是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最终推动了近现代新学的兴起。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往往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往往有着高度的重合。这种重合,一方面保证了国家政令的畅通和统一;另一方面,文化中心对政治秩序的建设在文化思想和文化人才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