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自古就是文明礼仪的象征,人们用“冠带之风”形容文明开化、温文儒雅的社会风气。《汉书》记载齐国“冠带衣履天下”。不仅指齐国的丝绸文化享誉全国,更是说礼乐教化通行天下。
进入清代,帽子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人们以顶戴花翎指代功名官身。
“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载,目的就是施展满腹经纶、为国效力,于是格外爱惜功名、珍重官帽,会在早朝晏罢后,将顶戴花翎挂置起来,以取“冠不落地”的好彩头。
清·光绪 金品卿 浅绛彩春趣图官帽筒
尺寸:高29.5cm×2
成交价:RMB483,000
展开全文
清光绪 浅绛彩开光山水帽筒
尺寸:高28.5cm
成交价:RMB230,000
这便催生了高而稳、雅趣盎然的官帽筒,它于嘉庆年间一经创烧,便一直流行于晚清至民国......
帽筒的发展与演变
帽筒,俗称“官帽筒”,最早为清代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的器具。
在清初,康、雍、乾三代,官帽多用球形帽架承托。
清晚期 青花杂宝纹开窗大帽筒高35.5
直筒形状帽筒大约创制于嘉庆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普及。
直到晚清仍有烧制,后器形逐渐演变,发展为类似花瓶的陈设器,兼具实用与观赏功能。
清光绪8年(1880年)、清同治12年(1862年)、清光绪9年(1883年)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 浅绛彩绘画集锦帽筒
尺寸:高28.5cm 成交价 RMB6,900,000
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清代、民国帽筒品种繁多,画面精美,色彩浓郁强烈,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有青花、五彩、粉彩、浅绛彩等。
造型有圆形、四方形、六棱形。纹饰题材也很丰富,常见纹饰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等。
清光绪汪友棠浅绛彩山水开窗帽筒一对
高:28.3cm
清光绪 方家珍款浅绛彩渊明赏菊图委角方帽筒
尺寸:27.7cm
成交价:RMB112,000
一开始,帽筒只在官家使用。
等候上朝的间歇,下朝归家之际,官帽都被端正地摆放在帽筒之上。高高的帽筒,正好托举起帽身,让花翎自然舒展,保证了官帽的不走形。
青花留白冰梅纹帽筒
从光绪开始,帽筒走入寻常人家,成为厅堂几案上的陈设。
讲究的人家,在左瓶右镜之外,还会摆放自鸣钟,取钟(终)声(生)瓶(平)镜(静)之意。
帽筒就摆放在自鸣钟的前面,因为已经是观赏为主,此时的帽筒就不再设计开口,浑圆一体,会被用来盛放细长零碎之物,如掸子等。
清同治 黄地黑彩花卉寿桃帽筒
尺寸:高28cm
成交价:RMB 89,600
北京保利
再至后来,帽筒成为婚嫁中新娘必备的陪嫁,所谓“帽筒一对”是也。
如此安排,不仅是希望夫妇二人出双入对,感情和睦,更是祈盼开枝散叶之后,儿孙后辈也能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矾红缠枝宝相花福寿镂空帽筒
帽筒的造型特点
帽筒承接清代的冠帽架,形态设计参考古铜器舰、筒花舰、箭筒、笔筒等经典造型,并在使用过程中结合时代特点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
粉彩无双谱镂空帽筒
帽筒产生之初注重实用,因功能的特殊性而被视为身份等级的象征,成为官宦之家的必备之物。
帽筒的造型主要有圆柱形、六棱形、四棱形以及仿青铜器的形等,但不管是哪种造型,都是直上直下、一通到底,它寓意着文人仕族“一统天下”的治国宏愿。
五彩花卉六棱镂空帽筒
“大清同治年制”款五彩灵猴献寿镂空帽筒
因放置官帽的最初功用,早期的帽筒,多数是六棱形,带有镂孔“开窗”,用来通气和熏香,又增加了装饰效果,不过随着装饰性不断增强,海棠孔逐渐被取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