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频道正文

上广电--三井中国战略中的一枚棋子(转载)

谁在打造“中国的索尼”晶导电子

   2006年5月30日,日本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三井物产是一家贸易类公司,其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多为负责‘推销’晶导电子。三井物产在全球贸易上的优势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三井物产已与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签订战略协议,目标是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索尼。”上世纪60年代,索尼公司正是依靠包括东芝在内的三井财团企业群的支持,借助欧美市场发展壮大的一家日本消费电子类制造企业。

   三井物产通过发达的商业网络时刻关注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变化,为日本财团企业的扩张提供坚实的基础晶导电子。仔细查看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信息电子公司”(原MBK Microtek公司)的80多位交易客户,就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其中包括:东芝、索尼、NEC、富士通、松下、三菱电机、佳能、三洋电机、夏普、日本IBM、富士胶片、中华映管 (台)、三星(韩)、LG(韩)、上广电NEC(中)、京东方(中)、联想(中)、龙腾光电 (中)、英特尔(美)、苹果(美)、德州仪器(美)、西门子。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上广电和日本财团的合作都仅限于生产设备的引进晶导电子。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上广电的前身)从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公司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生产出第一台“金星牌”彩电。1987年,三井物产携手其财团旗下的东芝公司,帮助上广电成立了投资额达27亿元的“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其设备全部从东芝公司引进,项目完成后成为1992年的上海市1号工程。

   在当时,27亿元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但是三井财团没有参与投资,三井物产只是将东芝的设备卖给了中方晶导电子。此后,“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由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永新彩管(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上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但是,围绕“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这个钱箱,许许多多的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相继发展起来,其中最典型的是中日合资的“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

   1993年2月,“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新芝电子)正式成立,由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三井物产、东芝公司、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投资比例分别为65%、17.5%、15.75%、1.25%晶导电子。合资公司一、二期总投资7,983万美元,注册资本3,159.9万美元,引进了东芝公司荫罩生产线成套设备及技术,采用先进的光化刻蚀方法,主要生产和销售彩色显像管用平板荫罩。新芝电子生产的平板荫罩是彩色显像管的关键部件。

   三井财团的一贯做法就是在这样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中进行投资,可以用很少的资金投入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很多环节,同时建立起与当地众多相关制造企业的联系,及时把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晶导电子。新芝品牌的荫罩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先后与咸阳彩虹、天津三星、上海永新、长沙LG、东莞福地、深圳三星和深圳赛格日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德国等国建立了全新的销售渠道及供货关系。

   除了“新芝电子”以外,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还先后投资成立了另外几家配套企业,如上海永新爱奇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永新灵奇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新李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等,分别提供彩管用电子枪、金属零件和与显示器件相关的产品晶导电子。其中,上海永新爱奇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为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生产电子枪,有多条日本东芝、三菱和韩国LG的流水线。

   紧跟三井财团的步伐

   1993年9月,索尼公司作为三井财团的重要关联企业,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索广电子),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总投资额2500万美元晶导电子。这也是索尼公司在华的首家合资工厂。目前,索广电子是以生产制造8mm摄录放一体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DVD、组合音响、Play Station(游戏机)用的光学拾音头和与此配套机芯等为主,同时导入组合音响等制造工作,又逐步向DVD、DV摄像机等数字化家庭影视系列产品拓展。

   索尼(Sony)数码摄像机2002年在中国的年销量约15万台,已占有中国市场约50%的份额晶导电子。为此,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秘密制定了一个“长城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数码摄像机的本地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和售价,将专业摄录机产品向专业用途以外的消费者推广。 然而,2002年初时,索尼公司把由上海索广电子负责生产的8mm摄像机等产品,迁回日本国内的幸田制造厂和美浓加茂制造厂生产。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为防止相关核心技术被中方企业获取。

   借助“索广电子”这家组装企业平台的支撑,索尼公司先后在中国成立了产业配套和产业延伸的几家企业晶导电子。如,1994年4月,索尼化学株式会社设立了独资企业“索尼凯美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挠性印制线路板,扁平电缆、异向性导电膜等产品;1995年10月,索尼与北京邮电学院、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成立了“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生产GSM数字移动电话、电视台用数字摄录放机、锂离子电池等;1995年11月,索尼成立了独资企业“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生产光学拾音头、机芯、马达等精密光学电子部件。

   1995年12月,索尼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现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了视像产品合资企业“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简称:索广映像)晶导电子。合资公司总投资为4.1亿美元,注册资金1亿美元。投资比例为:中方投资30%(其中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日方索尼公司出资70%。公司主要产品:彩色电视机、高分辩显示器、彩色显像管、高分辩显示管及相关的关键件。

   索广映像是国内率先生产平板彩电,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生产彩色显像管和彩色电视机的制造商晶导电子。1998年以来,索广映像陆续推出了多种尺寸和款式的索尼贵翔平面特丽珑彩色电视机;2004年以来,开始导入平板显示和高清电视产品。2007年起,索广映像开始专业生产“BRAVIA博大晶深”高清晰度液晶彩色电视机和数字液晶彩色背投电视机。此外,索广映像还从事专业用视像类产品的生产:液晶前投影机、网络摄像机、电视会议系统等。

   人们通常认为,索尼与上广电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制造型企业,而实质上它们是组装企业晶导电子。更确切地说,“索广电子”和“索广映像”这两家合资企业是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企业。在日方看来,合资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合资伙伴的本土势力,并以本土品牌为壳,将日本产品推销到当地市场。这种合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原始投资额相对不大,而营业额却非常惊人。事实上,“SVA”(上广电品牌)和“BRAVIA”(索尼品牌)都出自于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的组装线,主要零部件全部来自日本财团的关联企业群。

   1996年11月,紧随三井财团的东芝和索尼,富士财团的丸红商事、三菱财团的旭硝子(株)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久事公司四方投资建设的生产彩色阴极射线管用玻壳的大型企业“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建成开业晶导电子。该合资公司总投资31.54亿元人民币,其中日方投资65%(旭硝子40%、丸红25%)、中方上广电投资35%,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日方委派),引进日本全套设备和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这家合资公司中投资的丸红商事(简称:丸红)是与三井物产类似的日本大型综合商社,属于富士财团晶导电子。人们所熟悉的日产汽车(NISSAN)、日立制作所(HITACH)、佳能(CANON)与丸红商事一起都是富士财团的重要成员。其实,早在1993年11月,丸红商事、共荣商事、旭硝子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已经成立了“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全力投入到“新事业”中

   受到中国国内经济调整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财团在1997年后的5年间收敛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势头晶导电子。1999年10月14日,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和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透露,双方正在考虑结盟。这一时期,住友财团的松下公司和上广电于2000年10月合资成立了一家“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上广电与上海工业投资银行合计持股49%,松下持股51%。合资公司以等离子面板至整机的生产为主,成为拥有中国国内第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企业。

   谁也想不到,如今的上广电还在重复着“引进-再引进”的老路,又开始在液晶显示屏产业上烧钱晶导电子。2004年10月8日,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从日本引进的国内首条第5代薄膜液晶屏(TFT-LCD)生产线在上广电与日本NEC合资的公司试验投产。实际上,液晶屏生产线的投资规模都相当巨大,被业界人士戏称为“大钱坑”。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大投入项目,液晶屏生产线只有不断扩大投入和规模,才能产生效益。此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已经提高了中国企业赢利的门槛。

   回顾上广电的繁荣,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两次大规模的引进晶导电子。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斥资200多亿美元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日本的彩电工业,相比1980年时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举动堪称是倾全国之力。1987年,上广电从三井财团东芝公司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成立“上海永新彩色现象管公司”。然而时至2005年,上海永新这家 “中国最大彩管生产厂商”在彩管业务上一年亏损了5.2亿元,此时它已经花巨资引进了五条彩管生产线。

   2005年11月27日,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决定转让控股子公司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45%的股权和上广电电器分公司、管理分公司的全部资产给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由此变相地将彩管亏损的包袱甩给了上海市政府,进而全力投入到液晶屏产业的“新事业”中晶导电子。作为上广电的大股东,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汽集团早在2005年1月对上广电进行了增资和股权结构调整,表现出全力支持的态度。

   来到21世纪,在三井物产这家日本综合商社的带领下,上广电这一次又要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晶导电子。此时,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上广电又是作为这个区域的龙头,自然会当仁不让,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和受益者。单就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上广电几乎就是长三角地区的代名词。

   在三井物产信息产业本部官方网状站的“显示器事业部”一栏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三井物产的关联企业晶导电子。其中,网站上有特别的说明:“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从事以显示器相关业务为中心的上海广电集团的产品的销售,以及显示器相关零件、材料的采购业务,兼顾上广电的电子产品的销售和集团内部的战略企画、实施功能。”

   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的显示器事业部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显示器领域的‘综合性商社’晶导电子。在电子领域,该本部有优势,首先是顺延价值链的丰富的产品系列;其次是SCM(供应链管理)可最大限度的运用VMI(供应商管理的库存)、EMS(电子制造服务)等本公司物流、金融功能的服务能力;最后是整合上述内容后发挥纵向综合效能的规划开发能力和事业推进能力。”三井物产正是通过其子公司“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的统筹将上广电纳入到日本财团在全球的液晶产业布局之中。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