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追溯成为“新生活”模式的代表,并逐渐形成一种消费习惯,这种生活方式的实现要依赖可以追溯信息的“身份证”sinodis。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食物的主要来源。农产品安全问题不但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而且会影响到整个消费市场甚至城市管理的稳定。因此,如何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农产品自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生产方式和产品特征也不尽相同,因而致使农产品管理比较复杂。借助相关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在流通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在一定的标准化环节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依托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库应用,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使消费者自主查询到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信息,以确保产品质量过关、消费者放心购买,成为现阶段最佳的解决方案。解读 ITINTERPRET IT 上海信息化24追溯体系的“黄金时代”追溯体系是一种可以对产品进行正向、逆向或不定向追踪的生产控制系统。国际标准化组织把可追溯性的概念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只有建立了可靠的追溯体系,出现安全质量问题时才能够追本溯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及时解决。食品追溯体系,就是为了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进行全过程有效控制,保证其质量安全而实施的全程监控。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一般要经历种植、收货、加工、流通、销售等几个过程,追溯系统则需要覆盖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编码、提取、导入以及输送等工作。当前,食品追溯等信息化市场潜在规模达百亿级,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食品安全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追溯体系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率先取得突破。政策的大力扶持是追溯系统发展的基础。最早的溯源体系始于2002年,之后在不断的探索与应用中,国内陆续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此后的实践中逐步对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改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强调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通过完善追溯制度,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最严格处罚制度等措施,切实从各个生产环节保障食品安全。2016年6月23日,《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印发,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力争“十三五”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由此可见,为保证食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的建立已经上升到国家高度。如今,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建立形成,进一步为中国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沃土。成熟的技术是追溯系统发展的有力支持。软硬件技术的成熟,如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编码标准、条码、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等技术在溯源方面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产品追溯的可实现性,也极大促成了溯源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主要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通过其对农产品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之后形成物联网信息。此外,GPS、GIS、LBS、NB-IoT、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也为追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技术革新之路2009年,大米追溯编码方案——EPC编码体系形成,它建立在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条型编码的基础之上,并对该条形编码系统做了扩充,用以实现对单品进行标志。EPC编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针对单品,主要分为5种:SGTIN(Serialized Global Trade Identification Number,全球贸易物品序列代码)、SGLN(Serialized Global Location Number,系列化全球位置码)、SSCC(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GRA(Global Returnable Asset Identifier,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符)、GIAI(Global Individual Asset Identifier,全球单项资产标识符)。2014年,利用RFID技术建立的大米溯源系统开始形成。农产品信息可以通过外包装的标签进行读取,而标签上的信息则解读 ITINTERPRET IT 上海信息化 25通过RFID系统获取并导入存储。RFID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流程大致是: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作物贴上ID(identification,身份证)标签,并利用RFID现场读取ID完成品种、种子、播种时间、施肥、除虫、生长状态、收获等信息记录,并存储于数据库中;在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环节中,通过配备的传感器读写器设备,实时记录产品的流动过程和环境;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读写器记录农产品的行程状态和环境,并完成信息汇总和导入数据库;在进出仓库的过程中,读写器会记录产品的出入库信息和仓储环境信息;最后,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商按规定在农产品外包装上打印与农产电子标签ID相对应的条形码,使消费者可以进行农产品信息的快读查询。电子标签记录了农产品的全部流转过程,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助查询,了解该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质量保障的产品。在追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也至关重要。LBS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在LBS技术支持下,既避免了人工录入诸多信息,还实现了追溯结果中产地环境信息与产品质量信息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追溯系统信息录入的宽度、深度、精确度。此外,还需要数据存储方面的技术,如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在均衡供应链各环节利益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追溯原则、技术标准和管理程序,保证追溯体系各环节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防止数据的泄漏、更改和破坏,并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通过共享式的信息交流方式满足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信息需求。平台发展 瑕瑜互见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国内许多省市已逐渐形成规模,并在一定品种和消费市场范围内实现了应用。但综合考虑国家食品消费的规模和追溯平台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短板和制约因素,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建设成本高昂。由于农产品生产不同于工业产品的标准化,农产品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的实现,仍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方面,作物生长环境下的数据的采集涵盖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不但对采集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离不开人力的介入,因此,追溯体系建设中会涉及大量的从业人员培训,技术信息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产生大量的时间、财务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农业产业化水平仍旧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普遍规模小、经营散、财力弱,同时,农业从业人员老化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等,也制约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追溯链条有待完善。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并对农业、质检、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展改革和商务等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划分,对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以及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尽管如此,在实际运行和操作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部门交叉、权责不明的现象。以蔬菜为例,其生产环节由农业部门负责,进入流通环节之后的责任部门是商务部门,而进入加工消费环节则由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而由于分工不同,各部门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着力点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农业部门围绕生产环节,建立了全国种植业产品质量、动物标识及疫病、水产品质量安全、农垦四个追溯体系;商务部门建立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则从屠宰、流通环节人工进行追溯记录,又形成一套新的标准。而不同追溯体系彼此分割,追溯模式、数据库、信息采集标准皆不相同,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追溯系统的整体发展。扶持力度需加强。目前,农产品质量追溯多以企业为主体运行,由于各个企业采用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不一、采集内容不同、数据标准多样,同时企业受人员、经费、技术等诸多限解读 ITINTERPRET IT 上海信息化26制,在数据采集、精准度等方面有待加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追溯需求量不断扩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需要的数据量也不断扩大,因此存在追溯体系建设迫切性与平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之间的矛盾,容易造成盲目追求速度而不注重质量的“揠苗助长”现象,从而不利于保证数据质量和真实性,也不利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此外,缺乏稳定的专项经费也是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追溯体系建设缺乏动力。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在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方面仍显得宽容有余、严厉不足,很多情况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成本仍旧较低,一些处罚措施在高额的犯罪“回报”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因此仍旧有很多经营者铤而走险,用牺牲食品安全来换取经济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合法经营者也缺乏投入大量成本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动力。优化建设 竿头日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绝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而是要与技术、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和领域进行融合和创新,从而全面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做出贡献。规划引领,资源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突出规划引领,整合研发资源,集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资源于一体,建设区域范围内统一的追溯体系。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维护成本,综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借鉴相关先进技术,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融会贯通,有助于集成优化建设有农产品特色的质量追溯系统。此外,还需要在产前、产中、产后,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优化追溯体系建设,打造权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追溯信息共享。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建立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生产者、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消费者能方便、快捷地了解所购买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全过程。因此,需要整合各系统的追溯软件,尤其是信息采集软件,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创新信息采集方式,通过中间件或接口的方式,实现追溯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对接,从而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降低信息采集成本。统一的数据库建设也至关重要,只有打通各个数据库之间的隔阂,实现信息的互融互通、统一监管,才能真正走进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大数据时代”。促进技术升级。RFID技术、IC卡技术、同位素技术和基因分析技术溯源时精确度较高,但成本也高,且同位素技术和基因技术只适用于结构单一的个别农产品追溯,显然不适合低价值的农产品。5G时代即将到来,作为一个全新的通讯技术,5G通讯技术未来跟人工智能、大数据紧密结合,会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而离不开信息传输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也需要不断将新的技术融入其中,探索传输过程中更加快捷、高效、低价的解决方案。二维码、生物识别等相关技术或许可以为追溯系统的物联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在平台的建设方面,可以采用新兴的SaaS模式进行构建。SaaS软件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解读 ITINTERPRET IT 上海信息化 27罚,一种是取消政府补贴资金。我国可制定相关法律,明确追溯标准和模式、确认责任划分,并配合严厉、具有可操作性的惩罚措施,从而提高犯罪成本,解决农产品追溯建设阻力大、投资建设不适用、信息不共享等问题,为追溯体系的完善建设和高效运转保驾护航。农产品追溯体系可以将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及时传到物联网中心数据库中,并将农产品物联网中心数据中的数据信息调入到农产品追溯平台,以便消费者查询,同时也能够对农产品的供应链进行合理监管。通过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融合,保障农产品质量的“身份证”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未来智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租用软件,可以大大减轻企业一次性买断物流软件的经济压力,物流企业可以享受便捷、低成本的信息服务。集中资金支持。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制订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为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机制提供资金支持。政府资金与相关行业机构的合力支持,是建设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重要途径。同时,建立起质量与财政支持相融合的机制,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行考核分级,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梯度拨款,从而促进研发积极性,并保障运行质量。规范法律监管。农产品追溯发展良好的国家,一般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覆盖农产品从生产到零售终端的各个环节,其犯罪处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法律明文规定处农产品追溯体系建立的基本要素追溯标识:追溯信息的载体,是建立追溯体系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标识手段有烙印、刻痕、耳缺、纹身等永久性标记和涂色、项圈、套环等临时标识;近现代的标识技术有条形码标识、电子标识、视网膜识别、DNA标识技术等。中央数据库:追溯信息的后台管理平台。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在均衡供应链各环节利益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追溯原则、技术标准和管理程序,保证追溯体系各环节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防止数据的泄漏、更改和破坏,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通过共享式的信息交流方式满足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信息需求。数据的采集与传递:是实现产品追溯的基础,影响追溯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将电子技术、网络技术、GPS和GIS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广泛应用于追溯信息的采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解读 ITINTERPRET IT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4877.html- 上一篇: 德克士的供应商?
- 下一篇: in和inside的用法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