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的真相,就是慈禧太后面对越来越偏离根本的维新派变法,不得不亲自回去扶正大清的走向康易。
只是慈禧太后一开始是支持变法的康易,那么她为什么要发动“戊戌政变”,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公元1895年4月,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参加会试,在等待发榜的过程中,迎来了《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康易。
一时间,关于条约内割让台W和辽东半岛,以及赔款二亿两白银的内容,让众位学子群情激愤,更有台籍举子痛哭流涕康易。
随后,康有为写了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联合了一千多名举人,到“都察院”上书,史称“公车上书”康易。
(该段史实存疑,有史料揭秘,这场上书是上层及各地官员发起的,跟康有为没有关系,而康有为的上书,根本就没付诸实践,书也没到光绪帝手中康易。)
虽然后来这次上书被朝廷拒绝,但不久后,光绪帝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康易。
一、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上书”康易,其实就阐述了四个观点,前三个是为了应对此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个才是变法图强: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易。”
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公车上书是以康有为为首组织的,且后续的变法中,康有为也是维新派领袖人物康易。
实际上康易,这种理解有偏差:
当年的康有为好像在内线太监那里得到了消息,说自己中了进士,毕竟考了这么多年了,实属不易康易。所以,他更担心如果自己出头闹事,会不会被取缔进士名额,甚至会伤害到自己的前途。
故,公车上书,并非康有为主导,实际上,从这一年的二月份开始,各地的官员就开始给朝廷上书,反对跟日本和谈,前后大约有2000名各级官员参与康易。后来他们更是发动了赴京赶考的举子,差不多有1500名学子签名,联合上书,提出的观点就是前面讲的“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而且变法过程中康易,康有为的存在感也极低,真正实施变法的大臣,主要就四个人:
一个是光绪帝的老师,一品大员翁同龢,他是变法的中坚力量康易。其次便是光绪帝封的“军机四卿”——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人。还有一个杨深秀,当时的官职应该是山东道监察御史,也是积极参与变法,为维新派领袖人物。
二、
别看这几个人品级不高,但在当时确实是掌握了实权,梁启超曾经讲过“军机四卿”(四章京)“名为章京,实为宰相”康易。
而康有为是什么品级呢康易?
是“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妥妥的六品官职,而且还不是专职的官,是没有特定岗位的康易。他后来吹嘘自己可以直接给光绪帝上书,实际上确实是吹嘘,他给光绪帝上书还是得经过都察院。
虽然有一次跟光绪帝亲密接触的机会,但他一嘴的广东普通话,身在京城的光绪帝根本就听不懂康易。
网上扒康有为黑料的文字有很多,这里就不过多强调了,总之,康有为并没有组织公车上书康易。或者组织了,但没有引起轰动,至少不像教科书中写的那样,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而且整个变法过程,基本跟康有为就不搭边,因为后来戊戌六君子都死了,再加上流亡海外的康有为自我吹嘘,显得康有为成了变法主力了康易。
再有,康有为流亡海外的这段时间,是满嘴跑火车,骗了很多钱,作为先进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还娶了六个老婆康易。据《新编古春风楼琐记》此书记载,康有为岁数大了后,想重振雄风,试图去更换猩猩的睾丸……
扯远了康易,我们回过头来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按照历史课本上讲的那样,是因为戊戌变法触犯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于是被她叫停,还砍了戊戌六君子,软禁了光绪帝康易。
那么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康易?
三、
首先康易,第一个真相便是,慈禧太后是支持变法的,至少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是没有体现出反对变法:
要知道戊戌六君子中,有三个人就是慈禧这边的后党大臣推荐的,张之洞推荐了杨锐、刘光第,而荣禄推荐了林旭康易。也就是说,杨锐、刘光第、林旭其实是标准的后党,也就是教科书中的“顽固派”。
而且后来给这六君子定罪的时候,可不是因为瞎变法而定的罪,而是定的结党营私,至于这个“私”是什么,一会儿会讲到康易。
光绪帝下发《明定国是诏》,是经过慈禧太后点头同意的,而且整个变法的过程,都是向慈禧太后汇报的康易。光绪帝更是专门跑了12趟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变法事宜,整个变法过程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才得以实施。
甚至于,变法中一些太过激进的想法,慈禧太后都予以纠正,以便减少刺激那些当权者,使得变法能顺利进行康易。
要知道慈禧太后虽然重权,但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明的,之前的洋务运动也是她的支持下才轰轰烈烈搞起来康易。见识到了甲午战争的惨败,慈禧太后也想大清通过变法,变得强大起来,这种变法图强的诉求并不比光绪帝低。
既然这样康易,那么为什么到了变法后期,慈禧太后还是干涉变法了呢?
四、
一方面,变法确实伤害到了一群老臣的利益,他们天天跑颐和园找太后哭诉,次数多了,太后也会动摇康易。
另一方面,变法派也确实有点小儿科,毕竟没有执政经验,有些条款,根本禁不住推敲,慈禧太后必须出来拨正康易。
当然康易,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下面这一条,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另一个真相:
由于英国和日本都是君主立宪制,都在保留了君王前提下,实行的变法,并成为世界上的强国康易。所以,维新派的谭词同就向光绪帝建议,建议大清聘请日本前总理伊藤博文、以及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做大清国的国策顾问。
也正是由于聘请了这两个外国人康易,害了维新派,害了光绪帝……
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这俩人向维新派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就叫“合邦之议”,随后维新派的杨深秀将该提议汇报给了光绪帝康易。
“合邦之议”主张中、日、英、美四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并从中选出最有能力的100个人,由这100个人共同掌管四个国家的税收、军事、外交等国家大事康易。
有个老臣名叫杨崇伊,这个人政治敏感度很高,敏锐地嗅到了该项提案的严重性,“ 合邦之议”八字还没一撇呢,他就跑到颐和园汇报给了慈禧太后康易。
慈禧太后一听就怒了:
英国人、日本人康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旦这项政策推行,那么大清的国策,税收、外交、军事,将统统都由外国人掌控,大清不就真亡了吗,这还了得?
五、
正是由于慈禧太后感觉到,变法如果再这样下去,大清就要亡了,所以才急忙从颐和园回宫,叫停了变法,并下令逮捕康有为等人康易。
但是康易,变法嘛,都是为了图强,戊戌六君子的罪过不过是主张不行,也不至于落得命丧菜市口的下场,而光绪帝顶多算经验不足,也不至于软禁他啊?
这就涉及到戊戌变法的第三个真相了:
慈禧太后一开始叫停戊戌变法,并没有真的下定决心杀六君子,也没有想软禁光绪帝,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原因,是荣禄的汇报康易。
当年,曾经流传这么一个谣言,说秋天去天津阅兵的时候,慈禧太后和荣禄,将会扣押光绪帝,并废掉他康易。
不知道这个谣言是不是维新派自己传出来的,还是为了警示光绪帝,以便发布更利于皇帝统治的新政康易。总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康有为信了!
康有为信了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便派谭词同去见袁世凯,目的是说服他出兵包围颐和园,逮捕慈禧太后,一举奠定光绪帝执政基础康易。
很多历史书也罢,电视剧也罢,都讲,就是因为袁世凯去告密了,才惹怒了慈禧太后,才导致变法的失败康易。
实际上,慈禧太后叫停变法在先,袁世凯从北京回天津,越想越不对劲,或许也听说了慈禧太后叫停变法之事,这才把谭词同找自己的情况汇报给了上级荣禄康易。
荣禄一听,这还了得,马上跑到北京告知了慈禧太后,这才让太后气愤难忍,戊戌六君子几乎审都没审,就给拉到菜市口咔嚓了康易。
光绪帝也很生气,这些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但嫌隙已经产生,不管他怎么解释,也确实解释不清,慈禧太后更不会听了,这个黑锅光绪帝是背定了康易。
慈禧太后那是相当的委屈,哀家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视为己出,亲自给你换尿布,亲自教你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把整个大清都给了你康易。你就这么对待你的亲爸爸,竟然联合外人,冲哀家下手,要捉拿哀家?
或许光绪帝没有想过通过变法实现自己的“私”,但是维新派却不这么想,他们还是想通过变法帮光绪帝夺回实权,当发现这个想法落空之后,他们想到的,便是捉拿“老佛爷”康易。
没曾想康易,老佛爷没捉住,反而葬送了自家性命,同时还连累了光绪帝!
这就是戊戌政变的真相康易!
参考资料:
《清史稿》、《走向共和》、高阳的《两朝帝师翁同龢》、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从甲午到戊戌》、姜鸣的《天公不语对枯棋》、余音的《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3097.html- 上一篇: 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的公司介绍是什么?
- 下一篇: 康易健康网网上药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