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会展正文

李文华明明可以拜宝字辈的艺人为师,为什么坚持拜寿字辈被人阻挠?

简单来说,李文华本来就是被许多宝字辈艺人看做文字辈的晚辈,却非要攀宝字辈,因此,遭到了众多相声艺人的阻挠,原因就是不愿意多个并不是门里出身的师叔或师爷李文山

李文华一直被看做文字辈艺人

李文华出生于1927年,这个年龄对于宝字辈艺人来说偏小,因为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出生于1914年,宝字辈的侯宝林大师出生于1917年,常宝堃出生于1922年,而文字辈的门长赵心敏先生出生于1923年,文字辈的苏文茂先生出生于1929年,从这点来看,似乎李文华拜师宝字辈的也可以,拜师文字辈的也可以,但是不同的是,字辈是旧社会的产物,而尤其是宝字辈的艺人基本都是解放前就已经出名的名家,或者就是相声世家,比如相声常宝华(出生于1930年)、尹笑声(出生于1938年)、谢天顺(出生于1946年)李文山

中国广播艺术团四大导师

显然李文华先生既不属于解放前的相声名家,已经拜师学艺,也不属于相声世家,只能算是相声爱好者,原来只是一名工人,直到1962年才被马季推荐进入了中国广播艺术团,当时中国广播技术团的四大导师便是郭启儒、郭全宝、刘宝瑞、侯宝林(注意是一位寿字辈,三位宝字辈),而当时被寄予厚望的四位新人便是马季、于世猷、郝爱民、李文华,也就是四位新人和和四位导师成了师生关系,也就是师徒关系,而且由于年龄原因,老郭爷郭启儒1969年就病故了,因此,马季、于世猷、郝爱民、李文华便和宝字辈的艺人成为了师生关系,而马季、于世猷、郝爱民也后来都成为了文字辈艺人,尤其是马季,出生于1934年,和李文华相差不大,因此,李文华也一直被人看做了文字辈的艺人李文山

李文华艺术成就可能够不上宝字辈

相声演员的宝字辈可以说是名家荟萃,赵佩茹、侯宝林、常宝堃、刘宝瑞、郭全宝、常宝霆等等,其在解放前就已经名气大振,解放后更是技术炉火纯青,而且这些人都是经历过旧社会的人,其对字辈看得还是很重的,相比之下,李文华的艺术水平就差很多了,解放前是工人,解放后进团才系统学习,自然就是这些成名已久的宝字辈艺人的晚辈李文山

姜昆李文华

从艺术成就上来说,李文华算是老来红,其大红起来要算后来和姜昆合作,而姜昆年龄是妥妥的明字辈,宝字辈的徒孙辈,而此时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主要是明字辈和文字辈艺人了,领军人物是马季,从这点来说,李文华的艺术成就和水准也都应定在文字辈,如果定在宝字辈,那岂不是成为成名已久的苏文茂、马季、高英培、李伯祥的师叔了?而单从相声艺术成就而言,不是门内出身的李文华很难超越上述几位李文山

相声讲究门第

相声讲究门第,像马志明、谢天顺、常宝丰等等,其成为宝字辈,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因为其就是家传,所以,即便年龄再小,其也得是这个字辈,同样的还有马志明的公子马六甲,其也是妥妥的文字辈李文山

李文华旧照

但是也有例外,除了家传,还得有实力和机遇,比如马六甲,其是妥妥的80后,其拜师王凤山,大家争议不大,而王凤山是朱阔泉的徒弟,而马志明由侯宝林大师代拉拜师朱阔泉,也就是马六甲的父亲是其亲师叔李文山。但是谢天顺的儿子谢金,早年不是说相声的,艺术水平存疑,就连交大的博士都有意见,其拜师文字辈则是考李文山代拉的,由于李文山先生的个人缘故,其认可度并不高。

李文华为何非要挤进宝字辈

李文华先生可能首先是非常敬佩一代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因此特别愿意拜师马三立先生,另一方面,李文华先生最早跟郭启儒先生学艺,可能觉得自己也是宝字辈吧,另外,李文华先生的年龄放在宝字辈也还可以,因此,李文华先生就愿意拜师马三立,也多次去天津拜访马三立先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实现李文山

李文华拜师

而在马三立去世多年,李文华先生也将不久人世的时候,姜昆四处奔走,促成了李文华拜师的仪式李文山。李文华拜师可以说是一件轰动当时相声界的大事,要知道李文华拜师仪式是在2008年,而其拜师则是相声泰斗-寿字辈艺人马三立,李文华拜师意味着已经几十岁的明字辈艺人多了位师爷,已经耄耋之年的文字辈艺人多了位师叔,不过在马三立大师儿子马志明的见证下,在马三立大师徒弟常宝华的主持下,李文华先生最终还是拜入了马三立门下,虽然只是一个仪式,但总是了却了李文华多年的夙愿,而究竟是谁阻挠拜师,也成为了相声界的一大疑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