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出绿、阡陌纵横,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繁忙的汴河码头旁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忙着搬运;市集上一片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有骑马出行的官吏,有挑担前行的农夫,还有为商贾驾车的车夫……以长卷形式生动地记录中国北宋时期城市生活的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早已为很多人所熟悉水晶石数字科技。因此,中国馆里那幅人会走、水会流、鸟会鸣的《清明上河图》一开始便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目光。
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高6.5米、长130余米,在12台电影级的投影仪同时工作下,整个活动画面以4分钟为一个周期,展现北宋时城市的昼夜风景水晶石数字科技。其中白天出现人物691名,夜晚出现人物377名……可是,这幅《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记者就此独家采访了展项负责方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览展示事业部总监于正,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人物:
动作表情都要像“北宋人”
记者面前的电脑资料上水晶石数字科技,分门别类的表格中,记录着在《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的行为、神情、动态:
“角色:车夫(挑夫A\挑夫B\轿夫\驴车夫\牛车夫……)、官府(官人\衙役\官吏\衙差……)……
单人角色动作:A61——站在屋顶上指挥的人、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在比划着水晶石数字科技,A67——席地而坐道士模样的人在演讲,C08——众伙计看着货物表示称赞、纷纷走向货物前、开始搬运(中景)……”
于正告诉记者,具体制作时,首先需要先将人物的轮廓整个“抠”出来水晶石数字科技。由于原作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只是动态《清明上河图》的三十分之一,因此抠出来的人物要保证逼真,需要进行一些后期处理。而为了不失真、并且符合北宋时代的特征,水晶石创作团队特意聘请了三位专门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共同把关,借鉴了当时的一些人情风貌、衣着装束,从而让这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既不失古本的韵味,又能符合动态《清明上河图》的巨幅影像要求。于是,便有了分门别类的表格关系图,将图中出现人物的身份、背景以及各种动态表情、行动变化交代清楚,给技术处理做好“打底”。
也正是有了这些纷繁复杂的基础资料做底,加上技术的辅助,才能同时使几百个不同的人物、动物可以完成从A点到B点的动态行径,而不出现任何差错水晶石数字科技。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1517.html- 上一篇: 国内哪所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能排名第一?为什么?
- 下一篇: 艺术类考生可否选择心理学专业?